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禅的自由     
主体的立场自由 禅宗语录中所出现的无数的自由,亦可称之为禅的真谛的自由,并不是民主自由所倡导的那种民众平等享受的社会自由,也不是J.-P.萨特所谓的实体中固有的宿命的自由,而是少数禅的精通之人主体的立场自由.  相似文献   
132.
单继刚 《世界哲学》2009,(6):155-160
忠实不必是普遍的伦理要求和译者必须达到的目标。译者有两个选择:做一个忠实者或背叛者。如果是前一个选择,译者必须尽可能地深入原文;如果是后一个选择,译者必须对他的动机和行为做出有效的辩护。译者的选择决定了原文意义的折射方向、译文的基本面貌和读者的见解空间。在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译者必须认真对待并谨慎行使自己的"译者权力"。  相似文献   
133.
本研究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竞争受害感的影响及机制。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证明了医患群体间存在竞争受害感;实验1采用共同内群体认同的操作范式,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有效减少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实验2A进一步发现,权力需要在医方和患方共同内群体认同和竞争受害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道德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实验2B采用更接近社会现实情境的重新范畴化范式,结果显示共同内群体认同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与群体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仅医方权力需要的中介路径成立。本研究揭示了共同内群体认同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感,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权力需要进一步降低竞争受害感,从群际角度为缓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4.
采用固定反应范式和自由反应范式, 通过创设语用情景, 考察不同权力关系对消极特质否定句使用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权力者评价高权力者时, 被试倾向于使用否定方式(如“不聪明的”), 并认为否定的表述方式合适性较高, 出现否定偏向; 而高权力者评价低权力者, 或者权力平级时则没有否定偏向的出现, 肯定表述(如“愚蠢的”)被更多使用; (2)权力平级时, 社会距离会影响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 社会距离越远, 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越少; 社会距离越近, 消极特质否定句的使用越多。结果表明, 权力关系与社会距离是影响消极特质否定句使用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之前的研究表明权力能够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但是并不清楚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权力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愤怒表情的加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首先操纵情绪观察者(被试)和情绪表达者(目标)的权力水平(高VS 低),之后采用修正的oddball范式考察当愤怒刺激是非目标任务刺激时,情绪观察者和表达者的权力水平对愤怒情绪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在识别年老面孔目标时成绩更低。脑电结果发现,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中性目标刺激和愤怒的非目标刺激均产生了更强的N170波幅,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该研究结果说明,高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优于低权力个体的行为成绩,即使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与高权力个体相比,低权力个体对愤怒情绪刺激的早期敏感性仍然更强。  相似文献   
136.
杨生平 《哲学研究》2012,(11):78-83
<正>权力是现代政治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解释权力的产生与运作,对现代政治学理论的建构尤为重要。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奠基人之一,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在《性史》与《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权力的产生与特点;它对我们深入开展权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对传统权力观的批判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如果要建立这样一种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与土地的丰产为生并生活得很满意,那就只有一条道  相似文献   
137.
中岛隆博 《第欧根尼》2012,(1):70-85,149
语言的多义性会构成一种对沟通的威胁。儒家渴望“正名”,也正是源自语言的这种利他的性质,即指称其他意义和所指等诸种元素。“正名”澄清了“名”的任意性,但同时赋予了它一个确定的方向。因此,在它试图主宰语言的同时,也形成了政治权力的基础。然而,语言不任自己被主宰,正如寻找一个赖以构建“正名”的语言源头所间接表明的那样。即便是一种政治权威,如果计划将自己限定为纯粹的强制,那么,它会发现在进行干预时会遇到限制。  相似文献   
138.
倪斌  吴言林 《学海》2012,(2):95-101
现代化的公共治理模式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公共治理模式下,社会发展基础的独立产权、现代化法制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得以出现和发展。与商业相关的中介组织发展,形成了与政府权力制衡的另一种社会力量。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形成,有效保障公民权益,并逐步形成公民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西方公共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与近代中国比较,能够为中国公共治理模式的改进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9.
阮航 《哲学动态》2012,(5):75-81
对于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分析,究极说来还得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儒家伦理中人性论的发展较为充分,从其源头看,又以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最具代表性。本文拟结合孟、荀的人性论,比较他们对经济伦理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说明人性论与对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分析之间的关联。孟子与荀子均处战国乱世,都颇为关注其时的"经济伦理问题"。孟子每见一位国君几乎都要谈到其时经济中的伦理问题,并归之为"无恒心"的表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  相似文献   
140.
晏辉 《道德与文明》2012,(5):120-127
政治生活走进伦理学涉及"应当"与"能够"两个方面。政治生活"应当"走进伦理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政治生活的本质和伦理学的目的。政治是有关公民之根本利益分配的所有方面,政治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公共秩序",这是使社会良序运转的直接基础;政治应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政治权利、公平的经济权利和多样化的精神产品。伦理学作为关于善与正当性问题的学问,除了规定个体行动者之行动的正当性之外,还必须规定集体行动者(企业、行政机关、国家)之行动的正当性。因制度性缺陷和权力滥用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个体因不遵守伦理规范造成的损失更大。政治生活接受公民的伦理反思、批判与规定乃是公民的正当性要求,在伦理学中应有重要位置。政治生活"能够"走进伦理学的现实条件取决于伦理约束权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在于权力拥有者可能有利己动机;其可能性在于执政者因有德性而产生的自律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大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