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51.
七、欲洁何曾洁--兼论净土美学的现代启示 我在前文曾说妙玉居住的拢翠庵,是"园中之园、净土中的净土".现在我们还应该说妙玉在大观园群芳之中,是最为洁净者,是洁净者之典范是洁净中之洁净者.然而她如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命运竟然如第五回断语所说的那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其下场竟然是"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一个"闲去野鹤,无拘无束"的灵性少女,却被贼人动持,倍受凌辱,成为不洁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二回).  相似文献   
65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管理美的广泛基础;列宁认为社会管理需要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邓小平则强调社会管理美必须体现在体制化、多元化、成效化上.  相似文献   
653.
本期论坛的四篇论文,可以说都是从某个角度谈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审美关系问题。李健夫先生的论文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基本点就在于立足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徐大卫先生的《艺术与科学》,比较研究了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和人格建构;王祥博士的《自然审美可否标准化》,刘成纪先生的关于写生的谈话,其中心都是阐释人对自然世界、对社会人生审美感知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4.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奖,其中最佳配乐奖因其固有的音乐特性引起人们追寻。该电影音乐用印度笛音作为少年替身,以印度鼓乐衬托少女婀娜,凭微分音乐诠释电影传奇,获得最佳配乐奖可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55.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对中国现代美学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国的启蒙主义运动,对几乎所有的中国著名美学家,包括不同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都起到过不同的"启蒙"作用。尤其是法国启蒙主义"百科全书派"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更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观点的美学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6.
民间蓝印花布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民间蓝印花布的美学理论基础入手,研究了其朴实无华、大巧若拙的美学特色和表意抒情、含蓄隐喻的符号表现形式与特点,并探讨了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及创新。  相似文献   
657.
关于轮回的时间概念 ,在亚洲文化中居主导地位。这一概念迫使我们采用新的视角 ,去审视“智慧”的传统含义 ,“天人合一”以及“诗学的不朽性” ,以期获得新的启发 ,并为今人所用。这种重新考虑的过程不是在隔离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而是通过最充实、最深刻的对话方式展开的。这个时代要求人们不仅在本国范围内 ,而且也应从跨文化的 (transculturally ,interculturally ,orcrossculturally)背景下来丰富充实自己。在日本与中国古典美学中 ,关于自然的概念是通过艺术形式诗性地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658.
邹元江 《哲学动态》2023,(1):107-116+127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基所建构的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要显得美又不费力,就必然涉及戏曲演员“新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在”即“异在”。“在”之作为出离遮蔽,作为“展开状态”,正是通过“特定变异”而扬弃自身,即以非对象性的“异在”而“在”。这个“异在”正是梅兰芳所获得的“新的存在”之独属于艺术家的“存在感”。这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的“存在感”使原本日常的“梅畹华”生成为“尚不是的……”,由此开启了梅兰芳“在”即“异在”的独绝审美在场视域。正是奠基于具身表情所凸显的“在”即“异在”性,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知觉视域因而就是借助“观众的想象力”可心观直透的作为非对象性、非实体化“纯粹的创造物”的意象世界。正是借助建立在具身性童子功基础上的“反复出现的原则”——“前置表达”这个“演员的秘密”,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让观众目(耳)不暇接地知觉到具身意象的生成性、流动性和重叠性。  相似文献   
659.
在道教传统中,"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符号。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看,"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经验。本文以此对道教视域下的"山"意象进行梳理,尝试从"山"的三种环境美学特征:"清静"、"神秘"、"神圣"来揭示其宗教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60.
喜剧的美学品质在于:喜剧与悲剧是异体同源的艺术体裁,它们的精神是人类生命的内省意识,喜剧的“笑”与悲剧的“泪”相反相成,互相融会,喜剧的笑隐含着伟大的悲剧精神。喜剧产生于社会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和爱的精神,放弃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喜剧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