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徐英瑾 《世界哲学》2012,(5):131-140,161
一般认为,"新实用主义"乃经典实用主义的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变种,它无法在知识论的角度接受心灵表征的客观实在性。本文则认为,反实在论并非是我们发展实用主义的心灵哲学时必然陷入的理论窠臼。如果我们采纳美国哲学家丹尼特主张的"异类现象学"方法,我们就有可能将科学方法和工具主义立场相调和,或在对他人的心灵状态做出本体论承诺时,不必向反实在论投降。  相似文献   
92.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 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 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 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 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艾攀  戴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68-178
道德损伤是指个体实施、未能阻止、目睹或听闻违背自身深层的道德信念和期望的行为,对心理、生理、精神、行为和社会的持久影响。道德损伤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自2009年Litz从心理学角度对其重新做出界定以来,在心理学、伦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已经编制出多个多维度量表来对道德损伤的事件或症状进行测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加工疗法和针对道德损伤研发的适当暴露疗法等措施来进行干预。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究道德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确立道德损伤的诊断标准,推广道德损伤的适用范围,丰富道德损伤的内涵,从而拓展道德损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4.
面对中医的困境,作者立足于现象学的姿态,反思科学的施虐,科学控制的中医不再是一种自主性的过程和目的本身;正视中医自我的悲哀因无法负起自己的责任,在跟从的胆怯中失支自我。受启于植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医自身不同于西医科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求得中医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95.
赵沛 《管子学刊》2006,(2):91-96
廖平对《春秋》经的认识,有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在廖平的经学史研究阶段,认为《春秋》是孔子所制作的“经”,包含了孔子的“素王制作”之义,即为后世的“一王之法”;在其经学理论的建构时期,《春秋》经被廖平作为其建构孔经“人学”的经典。事实上,《春秋经》廖平的孔经天人体系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符号,且随着廖平经学理论的变化,被不断地赋予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6.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在对完美主义的概念、测评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临床完美主义与心理病理学的相关研究,并针对完美主义的测评工具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互联网--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蕴玉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3,26(5):874-876
1 引言  荷兰技术哲学家E .舒尔曼曾经指出 :“技术在现代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现实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愈发广泛的承认 ,现代技术是现代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 ,我们文化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在短短几年内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作为一种计算机通信网络 ,互联网正在日益迅速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对于心理学来说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对象 ,也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新的研究工具。目前 ,将互联网作为研究工具的…  相似文献   
98.
以233名来自三个不同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105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87人和中保人寿公司41人)的外勤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科院心理所开发的“职业人格自测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保险行业外勤员工的职业人格特征。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外勤员工职业人格类型与保险行业所需的职业人格类型基本相符:平安保险公司外勤员工的职业人格类型最为合理:女性职业人格类型比男性职业人格类型更为合理;泰康公司在现实型、社会型、管理型和艺术型的得分性别差异显,男性的得分高于女性;从总样本看,人格类型上不存在显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9.
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凤林  陈宁 《心理科学》2008,31(1):189-191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个能够反映我国目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及与专家讨论形成了师德调查表的维度和初始题目.有3所高校的207名教师被抽取,成为预测被试.据此结果保留了48道题.有8个地区10所高校的1092名教师成为再次施测的被试.用该样本数据,确立了调查表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各项指标皆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个测评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00.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偏好及其与使用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学生用户为被试,采用因素分析技术探讨了即时通讯工具(IM)使用偏好的结构,并考察了IM使用动机与使用偏好的关系.结果发现:(1)IM使用偏好主要由休闲娱乐偏好、复杂沟通偏好和基本沟通偏好三个维度构成.基于该模型形成的"IM使用偏好问卷"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2)一种IM使用偏好的形成受多种动机的共同驱动,但不同IM使用偏好的形成受不同使用动机模式的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