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朴素智力理论是没有系统学习科学智力理论的成年人对智力的经验性认识。对成年人朴素智力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个体如何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本文从对智力本质的理解、朴素智力理论的影响因素、对自己或他人智商的估计三个视角介绍了有关成年人朴素智力理论的研究。成人对智力本质的理解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大多包括问题解决、言语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这与科学智力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成人的朴素智力理论也受到环境、文化、“聪明人”原型年龄的影响;成人对智商的估计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总的来说,成年人对智力的朴素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不同层面的个体经验很可能塑造了智力的朴素理论。  相似文献   
122.
1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朴素的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他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他的衣着,他的谈吐,他的表达,他的行为,都不是为了表现,都不是为了掩饰。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2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人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行事、  相似文献   
123.
概念转变是认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关于小学生对于热概念的转变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本研究抽取了某小学一、三、六年级学生共104名,采用三种任务情境考察了他们在热概念方面的认识水平。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主要将热看作是一种物质,用物质模型理解热作为一个过程概念具有的速度属性。三年级学生热的物质概念和过程概念的认识并存,能够正确认识过程概念的速度和方向两个重要属性。六年级学生对于热作为一个过程概念所应具有属性的认知较为稳固,但未发生进一步的转变,他们还不能将热作为一个自发过程概念来理解。此研究结果部分  相似文献   
124.
朴素之歌     
在广袤的大地上,弹奏出来的最悠扬、最悦耳、最清雅的是朴素之歌。  相似文献   
125.
2011年8月5-7日,由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国际马利坦研究协会联合举办的"位格主义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徐卫翔主持,同济大学人文  相似文献   
126.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重要的争辩。第一代英国新左派坚持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在批判传统精英文化和美国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本国工人阶级的大众文化;在批判斯大林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模式的同时,提出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因素,彰显了第一代新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特性。第二代英  相似文献   
127.
弗洛姆在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形式上看,现实社会批判与学理研究结合、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是其理论的两大主要特征;从内容上看,新个人主义、道德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当然,他的人性论和人格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8.
唐文明 《现代哲学》2011,(2):102-110
针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李泽厚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形成的思想架构包括三个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道主义色彩和民族主义因素。与此相关联,李泽厚通过对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史解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提出了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方案。李泽厚非常重视儒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所能起到的作用。站在贺麟所谓儒家思想之新开展的前瞻性视阈上看,其思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9.
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人们在应对这一灾难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更加震撼人心。有人惊叹,这次大灾难以及人们在应对灾难时的表现改变了人的语态和心态,甚至改变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在试图忘却这一巨大不幸时,同时也深切地体验到了人们在迎战不幸时的人性之善良,“大爱无疆”、“血脉相连”等充满温馨情怀和人性感召力的话语更是成为道德的共鸣。不过,需要理性深思的是,“5.19”举国的三分钟悲鸣所铸就的众志成城和所爆发出来的善良人性能否久恒?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如何避免陷入抽象人道主义和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130.
蒋泽云  敖想 《美与时代》2020,(2):117-118
基于空间的时间性与多元混生性特征,关注"后台"空间的城市美学研究将突破目前主要集中于感性的和观念的研究局限,在第三空间即实际的空间理论下推进到现实的城市美学研究中,即第三种城市美学,将研究视角从城市"前台"空间转向隐蔽的"后台"空间。对这一隐蔽空间的关注及类型分析,在现实意义上不仅有利于改善其物理环境,也将提高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理论意义上也是对城市美学研究内容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