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34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面孔认知偏好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的知觉经验、加工方式和动机水平对本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对异龄面孔的知觉经验、个体化加工异龄面孔及提高加工异龄面孔的动机都能有效改善对异龄面孔的再认,减少本龄效应量。这说明本龄效应遵循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且在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中本龄效应与本族效应加工原理相仿。。  相似文献   
52.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3.
54.
该著融汇了欧陆哲学、分析哲学、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来探讨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必要条件,它包括解构与建构两个维度。就解构的维度而言,作者提出对意义进行彻底的解本质化,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们并不需要某种共享语言或是去建构某种共享语言来进行跨文化沟通;尤其重要的是,作者首次揭示出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是虚假的对立立场,两者皆受到理想语言预设的负面影响,只是理想语言对于前者是单数,而对于后者是复数。就建构的维度而言,作者主张所有的概念(除了少数例外)都是家族相似概念,从而都具有通过跨文化延拓而获得新的内涵的可能性;在比较哲学讨论中所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应当联系人类彼此可以辨识的生活形式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55.
本文在历代藏学家就本波教与钵第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宗教实体构成要素间的比较,以及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信众的教派认同程度的分析,认为本波教与钵第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略别于汉传佛教的藏传佛教。从本波教的本土文化成分和对古印度佛教的藏族化程度来看,本波教是藏传佛教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6.
《庄子》:从“道”到“无”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first and foremost meaning of Tao in Laozi is the origin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second is the root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yriad things. However, Laozi does not explicit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meanings. It is Wang Bi in his commentaries of Laozi who converted the meaning of Tao as the origin to the foundation of things-as-they-are, and named such foundation Nothingness. He claimed that Nothingn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myriad things. This transition of problem-consciousness and t...  相似文献   
57.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对于《太极图》与《太极图说》而言,许多人认为"传图者必传说"。但是,把上述主张绝对化,会忽视一些非常重要的史料。据祁宽、朱子等人的一系列资料来看,《通书》的最初版本"九江本"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收录《太极图》与《太极图说》,而只是没有收录《太极图》。基于此,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潘兴嗣《先生墓志铭》文中的句读问题、《太极图》的最初面貌问题、《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与道家的渊源问题,以弄清《太极图》与《太极图说》的关系。最后,本文还通过对《诸儒鸣道集》所收《通书》与朱子所整理的各《通书》版本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了《通书》最初版本的可能面貌。  相似文献   
59.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辩证扬弃,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情本人性论和一种旷达而超越的人生哲学,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以独特的内容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0.
苗语圣经翻译传播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世纪上半叶,基督教传入中国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苗族地区,引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皈依运动.基督教素有"惟独圣经"的教义传统,所以,基督教的传播总是以圣经的翻译传播为核心内容.在基督教传入苗族地区之前,苗族尚无本民族语言的文字书写系统,所以传教士在着手翻译苗语圣经之前必须首先学会他们的民族语言,并为该民族语言建立文字书写系统.本文对苗语圣经翻译传播的历史作了一次清理,并从宗教学研究的视角对其社会文化影响给予了深度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