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2010年8月10-14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与会者达百余名。分析哲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英美哲学的主导地位。会议特邀芬兰学者  相似文献   
292.
藏族吉祥符号,在本土文化与宗教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宗教价值意蕴与世俗价值意蕴。在藏族符号文化中,吉祥符号是藏民族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组象征符号,它被广泛应用到寺院、住宅、帐篷、走道、家具、器皿、饰物等上面,象征着吉祥兴旺、四方圆满、繁荣气象、长寿永恒、和平安宁、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293.
汉代董仲舒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一般理解为要求人们只讲道德礼法,安贫乐道,不讲谋取经济利益。宋儒程颢对此有很高的评价:董仲舒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遗书》卷二五)其后成为儒家义利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朱熹、吕祖谦称其可以为(儒者)法矣。(《近思录.为学大要》)后世的批评者们也从这个角度理解。如叶适说:‘正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  相似文献   
294.
由于逻辑进路下的论证研究在还原形式论证的过程中会忽略掉主体性、社会文化性、目的性和语境依赖性等重要特征,从而无法全面描述并恰当评价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论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从语用论辩术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如何将语境及社会性因素纳入论证研究。首先,说明该视角下的论证分析是一种关注于语言使用的功能分析;其次,对作为社会性因素的用法惯例展开讨论;继而,分析语境因素如何介入讨论规则;最后,阐释如何将不确定的微观语境因素和确定的宏观语境因素纳入论证的重构、分析与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295.
本文从对一元价值谓词“好”、“坏”和二元价值谓词“更好”之间的关系出发,首先回顾了偏好逻辑中用二元价值谓词定义一元谓词的各种方案。然后,文章介绍了vanBenthem利用语境从一元谓词定义二元谓词的工作。文章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语境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了两种逻辑的方法刻画语境。本文重点给出了语境的模态语言、语义模型,并对涉及语境变化的三条有效规则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96.
李乾坤 《学海》2012,(3):144-147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社会"①概  相似文献   
297.
"安乐窝"是北宋体制外士人邵雍的一个独创性话语。这个话语看似简单质朴,其实根源于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着北宋社会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安乐窝"话语是北宋政治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表现,而这则源于宋初政治的文明化、理性化的深刻浸润;其次,"安乐窝"话语是北宋士人良好生活境遇的愉悦表达,而这则源于北宋统治者"以儒治国"的为政理念;再次,"安乐窝"话语是邵雍对儒道两家的"安乐"思想兼收并蓄的产物,而这则源于北宋儒释道融合的社会环境;最后,"安乐窝"话语与洛阳密不可分,洛阳浓厚的人文氛围为"安乐窝"话语的传播提供了先天之便利。  相似文献   
298.
认识的语境论(epistemic或epistemological contextualism,E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它主张"由特定知识语句表达的命题依赖于说出这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地讲,由给定的知识语句如"S知道P"或"S不知道P"依赖于产生它们的语境,也即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是语境依赖的。在某些语境中,S知道P,而在另一个语境中,S不知道P。这两个陈述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语境不同,认识标准的高低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对话、行动就会产生争论或冲突。不同  相似文献   
299.
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从轩辕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修仙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临世“立道”,再到两汉时期道文化大兴,东汉末年天师张道陵“立教”,再经过历...  相似文献   
300.
5月15日至17日,2012年全国各省道教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苏州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整合力量,推动道教文化发展"。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道教协会秘书长参加了会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