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5篇
  7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鸽子概念形成的研究从6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已有相当成果。现在已经证明,鸽子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物体的概念、人造物体的概念、伪概念和抽象概念。但目前研究尚处于鸽子概念形成能力的确认阶段,对于概念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了解得还很少。本文主要介绍鸽子概念形成研究中涉及的概念类型、分类能力的等级水平和概念形成的机制等三方面内容,并指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这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2.
《天风》1995,(2):47-47
港举行教会使命咨询会议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的“九十年代香港教会使命中期咨询会议”于11月举行,探讨了香港教会的团结与合一、神学教育的调整、教会社会关怀的出路等重要问题。 港读经会推行五年读经计划 香港读经会为鼓励信徒系统地研读圣经,将推广一个1995年起的五年读经计划,读经进度将由《每月读经释义》配合编排,供信徒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3.
《学海》2017,(4):42-53
香港回归二十年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中期时刻",也是总结与反思这一宪制创新工程的重要机遇。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第一个正式的基本法律,在保障平稳回归的同时,亦为回归后二十年香港繁荣稳定、高度自治及与国家的互惠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宪制保障。但由于香港殖民历史及其遗产的复杂性以及香港制度模式所具有的西方因素,香港的"人心回归"及与内地、国家的制度整合过程遭遇到了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发生了占中对抗、旺角暴乱、港独宣誓等一系列超越基本法秩序及背离一国两制初衷的激进行为,港独分离主义在香港社会尤其是青年本土派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威胁到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秩序的整体权威。香港基本法在法理学层面亦遭遇到本地司法与国家法理之间的错位和冲突。香港基本法的国家建构之维在价值与制度上未能充分展开,中央管治权与香港自治权及香港社会的有机性宪制连接未能充分建立。但一国两制作为一种科学的宪制方法论,香港基本法作为具有高度弹性及可塑性的宪制安排,在面对当前多重挑战过程中亦逐步积累起新的认知、共识与制度经验,加之国家经济战略拉动与依法治港的理性深化,2017之后的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的全面准确实施仍然可以相对乐观地加以预期和规划。  相似文献   
144.
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检索"意""志""意志"等词汇,运用内容分析法,发现中国文化认为"意""志"是人体器官"心"所具有的能力,心包含"性"与"情","意"、"志"统属于"情";基于此,先秦文献中使用"意"或"志"时可以互换,"志意"、"意志"含义相同;心以自禁、自使的能力"节"意、"立"志,于此层面上所说的"意志"才具有心理学含义,指克服自身缺陷而与善性合一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5.
徐竹 《哲学动态》2012,(3):95-101
"机制"(Mechanism)的概念是17、18世纪机械论自然哲学的遗产。"以太"的证伪以及随之而来的物理学革命,促使逻辑实证主义者将"机制"视作过时了的因果理论,是应该被清除的形而上学。然而,近十年来这一概念重新成为因果理论研究的热点。如果承认物理学哲学并不提供所有科学都须遵循的方法论"范本",那么科学哲学家就不得不看到,"机制"概念在诸如生物学、认知科学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46.
计文 《天风》1998,(4):33-34
今日,数以万计的讲台无一不传扬着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所谓从圣经“引出”的教训,因此如何释经,不知不觉地左右着教会事奉与信仰上追求的心态与方向,其结果可能影响无法计算的神仆和使女如何向神交帐——这正是件非常严肃令人战兢的大问题。为此,“按着正意分解真理”无疑十分重要,也是神对每一个今天站讲台者的要求,唯有如此,才算得上“无愧的工人”。 这一系列文字仅是笔者读经解经以及学习有关释经著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把它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李抗  汪凤炎 《心理科学》2018,(6):1524-1529
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如何深化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联系,促进其对心理学的贡献成为了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以梁漱溟、熊十力和冯友兰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在批判性接纳科学心理观的基础上,主张心理是多层次的存在,强调了心理的自觉性、能动性、生成性、道德性等内涵。新儒家的心理观既能启发本土学者妥善解决中国文化与心理的关系,又能推动建立一种既关注大脑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又蕴含本土内涵的综合心理观。  相似文献   
148.
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必然要求适应宗教内容的需要。但是,佛教艺术并不因此而失其审美价值。佛教艺术家们总是按照一定的理想和审美经验去创造具有美感的形象和境界。观赏者们在受到宗教情绪感染的同时也总会产生一定的审美感觉和审美判断。当然,艺术一旦纳入佛教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9.
已有行为研究揭示知觉者倾向于认为圆唇音名与圆脸、扁唇音名与尖脸身份一致的效应。为进一步探明该效应在人脑内的加工进程及发生机制,本研究在人名发音启动面孔(脸型判断任务)范式下进行了脑电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在大脑中央-顶区诱发出更负的N400成分。结果说明,人名发音与面孔存在形状概念的关联,该结果支持了人名发音与脸型的跨模态对应是共享内涵属性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0.
本文主要对心理学本土化兴起的原因,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关于心理学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学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心理学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