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邓海舟 《中国宗教》2023,(10):54-5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蕴含着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指导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2.
吕澂于1944年为汤用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撰写《审查书》,其中对汤著之种种学术观点和基本方法思路多有批评,2012年此文被再发现,后予刊布。通过对勘吕澂、汤用彤在有关问题上的各自论述,并比较吕澂早期和后期看法的某些区别,可见二家早年的种种相异观点之形成原因,实出于所持佛学研究方法论不同所致,吕澂之说多基于教内学者的“判教”立场,汤用彤治学则取历史主义之客观立场。吕澂在学术生涯的后期思想有所转变,有关论析更见公允得当。  相似文献   
413.
借助对柏拉图"普遍善"理论的评判以及对人类活动进行不同类型的归类整理,由此形成各自独立的、有着异质界限的不同的知识类型,是亚里士多德突破科学方法论概念对伦理实践活动的限制而确立独立性道德知识的知识论基础。为此,亚里士多德从伦理实践活动的本性出发,将作为"实践的、自为的"道德知识与作为"确切的"科学知识和"他为的"技艺知识进行了"独立意义"上的原则划界。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承继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独立性道德知识的这一判断并予以了新的时代肯定。在伽达默尔看来,由于西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论普遍性、支配性地应用,导致在道德领域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即认为道德科学不但在于而且能够认识道德现象后面的"齐一性、规则性和规律性"。对此,伽达默尔从哲学解释学出发,根据道德知识的不确切性、目的性以及可理解性等知识本性,完成了独立性道德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划界工作。  相似文献   
414.
姚颖 《美与时代》2023,(2):102-104
现今,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对一些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加工、转化,逐渐完善课程资源。鉴于本土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笔者积极推动常德本土美术资源沅江壁画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地域性美术课程资源,将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常德沅江壁画带是一处有着强烈人文与艺术气息的美术资源,它蕴含着多种元素及文化,是极具观赏性与时代感的常德文化长廊。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是弥补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415.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1)历史回顾,简要回顾了相关的学术背景和笔者对宗教-文化观的探索过程;(2)学术反思,即通过反思流行的宗教观点,提出了值得反省的方法论问题;(3)理论尝试,即试用宗教—文化观来探讨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宗教因素对冷战后诸多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冲突的深层影响。这是"本文的重心",着重阐释了宗教因素及其影响的四个主要特性,即积淀性、弥漫性、渗透性和深层性,以期从基础理论上深化我们对于宗教现象的社会作用或文化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16.
金素芳 《法音》2020,(3):52-55
佛教于西汉末年开始从古代印度传到中国,随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逐渐成为对中国思想、文化、习俗乃至民族精神产生深刻影响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教。[1]长期以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最终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17.
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从轩辕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修仙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临世"立道",再到两汉时期道文化大兴,东汉末年天师张道陵"立教",再经过历代如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高道祖师的改革创新,并与儒家、佛教等文化相互交融借鉴,不断吸取各个时代先进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418.
心脏泵功能评价的再认识及方法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032200)李睿明,武有桢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雷朝霞本文就心脏泵功能的无创性评价作一理论基础及方法论方面的初步探讨。-、泵功能评价过程中了解心脏泵功能状态及其潜在能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419.
作者对语言与心智的关系及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与阐述,理性地评价了自机械哲学以来对心智概念的多种探索性尝试,并对笛卡尔提出身-心二元论背后的"方法论上的自然主义"和世界可理解性之伽利略模式做了积极的肯定。"方法论上的自然主义"有别于"方法论上的二元论",前者是无可厚非的,而后者极具争议。作者认为语言与心智的某些方面,无论是还原还是整合,在建立丰富的学说主体之前,还不为人类当前的智力所及。  相似文献   
420.
不空的政教思想,包括佛法护国论、正法理国论和佛国本土论,其核心是政教互为利益,佛法护佑国家,国家扶持佛法,相得益彰。但能使国家扶持佛法,其前提在于佛法有益于国家,因而护国更为关键。正法理国是佛教的一种政治理想,佛法护持国家,国家也要以佛法理国,不空认为帝王必以大乘理国,保护正法,才能受到佛菩萨之护持。不空翻译《王法政论经》,提出具体的做法,还直接在奏表中加以阐释,也想在中国建立由转轮法王统御的理想国度,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提出正法理国的理念。佛国本土论是试图将佛国圣地本土化的一种理想,其目的在于提高本国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和在信众中的影响。不空的佛国本土论主要表现在宣扬中国为文殊菩萨的化境,其意即视中国为佛国净土,于人间秽土建立清净佛国,以实现其佛国本土化的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