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麻天祥 《中国宗教》2006,(10):28-31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括为疑虑、诠释、比较和体悟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2.
朱熹《四书》解释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朱熹通过重新解释《四书》 ,不仅成功地阐发了新的本体论、心性论哲学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南宋理宗以后六百年里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而他所创立的《四书》解释方法论 ,既是他解释《四书》的方法论 ,又是他研究儒学的方法论 ,而且还是他认识世界、穷究“天地之理”的方法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一、《四书》解释方法论的系统性 ;二、以逐层推捱为关键的语言解释 ;三、以唤醒体验为契机的心理解释  相似文献   
213.
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庄子》、《礼记》、《史记》和帛书易传、郭店楚简的记载,证明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进入儒家群经之中,说孔子乃至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否定先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列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指出执著于这些错误观点的疑古学者,应该反省、检讨自己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1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会过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的堆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15.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目前道教人才的数量、质量仍不乐观,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道教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仍然比较缺乏.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国道教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道教协会以道教院校为依托,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办学力度,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合格道教教职人员后备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16.
<正>历史上的云南民间道书已经不单单是指一种由文字构成的纸质经书,而是成为文化内核的一种载体和传播媒介,是一种具有传播可能性和动力性的文化存在形态。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云南民间道书的活态传播,不仅体现为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铸造了对“道”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17.
“中和”范畴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 ,然“致中和”的命题在朱熹方法论中才得到深入系统的阐发。朱熹由“中和”问题切入 ,在反复探讨、最终解悟中和之旨的同时 ,建构了以中和为人生根据和终极目标 ,以“致中和”为根本原则 ,以“致中”(主敬涵养 )与“致和”(格物致知 )两方面的工夫由积累而贯通、内外融合 ,既各致其功又相资互济为根本方法的方法论体系。既集两宋理学方法论之大成 ,又为普通学者提供了可资遵循的下学而上达的规范和途径。  相似文献   
218.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到 2 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 ,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兰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①。一、学科独立性的自觉 :疑古和释古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首先表现为对这一学科的独立性的自觉。胡适的“疑古”和冯友兰的“释古” ,是他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标帜 ,对其具体内容已有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分析它们对待传统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自觉的关系。胡适的“疑古”是对“信古”即盲目崇信传统的反动 ,其精神实质是扫除对传统的偶像崇拜。就否定…  相似文献   
219.
《中国道教》2011,(6):50
11月26日至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副所长、王卡教授等4人到隆力奇公司参观考察,就企业如何与社科院进行人才合作、弘扬道教文化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隆力奇公司董事长、总裁徐之伟在交流会上表示,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弘扬道教文化是隆力奇  相似文献   
220.
自现代解释学以其独特视角开启文本研究大门之后,文本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不过,随着围绕各种具体文本而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文本研究并非铁板一块。从研究者与文本互动的角度来看,文本研究实际上包括三个重要阶段,即:文本阅读、文本分析与文本延展。表面看来,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