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612.
《大通方广经》是中古时期一部极为流行的汉文佛教疑经,该经在吐蕃时期就被译为藏文,存世的藏文本包括敦煌出PT 92/1、200、201,ITJ 207、250等残卷,以及《甘珠尔》收录的此经的全译本(P.930,D.264)和摘译本(P.931,D.265)。经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敦煌PT 92/1是一部与大正藏本(T.2871)分卷一致的译本;PT 200、201应是ITJ 207的异本,而ITJ 207与《甘珠尔》全译本之间的差异已远远超出了校勘的范围,它们应属两个不同的译本;ITJ 250是《甘珠尔》所收录摘译本的一部早期抄本。其中PT 92/1与ITJ 207有可能为非吐蕃官方译本。娘日尼玛沃色所说的汉阿阇梨噶玛拉希拉与玛仁钦乔从汉文佛典翻译的《邦贡恰东》可能是《甘珠尔》中该经的全译本。另外,《教法源流花蕊蜜汁》与《拔协增补本》中所谓达磨赞普灭佛时的另一部未译完的《邦贡恰东》有可能就是后来《甘珠尔》中收录的摘译本。本文冀此钩沉汉藏佛教深度交流交融的一段重要史实片段。  相似文献   
613.
《学海》2017,(4):156-162
一种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将使我们发现,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从"理本主义"出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以"情本主义"为其依据。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可谓是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领域。在人生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把大爱无疆的"圣贤",而非穷究真理的"智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在道德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以一种"以情释德"方式,而非以一种"以理释德"方式理解道德良善。在宗教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通过"天亲合一",而非"神理合一"步向终极性的神圣。穷本而追源,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之所以可能,是以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身心观为其根本的故端。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立足于一种"身心二分"的身心观的话,那么,传统中国哲学则使自己奠基于一种"身心一体"的身心观之上。换言之,正是这种不同于"身心二分"的"身心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人之所以重情、尊情,之所以以情为本的真正隐秘。  相似文献   
614.
康德伦理学经常被视为义务论伦理学的典范,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部分或整体的目的论解读。本文尝试通过考察康德论著中出现的各种目的概念以及与目的相关的概念,追究康德伦理学究竟是义务论的还是目的论的伦理学。康德的“目的自身”“目的王国”“同时是义务的目的”以及“至善”“终极目的”等一系列概念的展开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何为客观目的。但基于对一切主观目的之客观必然性的否定,康德对客观目的的追问最终转换为对使主观目的得以可能的规范性条件的追问。他所给出的两种不同答案其实都是规范性主张的表达:一是理性存在者作为目的自身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而作为客观目的);二是“同时是义务的目的”包括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前者确立了理性存在者之间不能仅仅将彼此当作手段而必须同时当作目的的限制性条件,是一种消极义务;后者奠基于谋求德福一致的至善理念,是一种积极义务的要求。康德对这两种义务的论证采取的都是义务论的进路。  相似文献   
615.
周枫 《学海》2004,(2):5-14
斯蒂文森的观点是 ,给一个价值语词或带有情感意义的语词下定义 ,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达到认识的目的 ,而不过是推荐某种事物 ,劝导人们接受该事物而已。本文认为 ,邓小平给社会主义重新下定义 ,并非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 ,而是旨在破除原有定义的狭隘性 ,以使市场经济能够划入社会主义的范围内 ,其作用在于劝导人们接受原不可接受的东西。本文承认情感主义在善 (好 )观念解释上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在正当或正义观念上持情感主义是不可取的 ,为使社会获得某种稳定的基础 ,一种合理解释的正义观念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16.
中国历代的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的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的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  相似文献   
617.
李筌 ,号达观子 ,新旧《唐书》俱不载其身世 ,大约为唐玄宗(712 - 76 3年 )时人。按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卷首进书表 ,末署有“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筌上表” ,推知筌在天宝二年 (74 3年 )尚为布衣。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提“李筌郎中为荆南节度判官”、“后为邓州刺史” ,此说与曾《集仙传》所载之筌“仕至荆南节度副史、仙州剌史”① 略有差异。又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谓“筌上元 (76 0 -76 1年 )中自表” ,故知筌在肃宗年间尚任官职。此后筌之行踪 ,史载语焉不详 ,如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筌“时为李林甫所排…  相似文献   
618.
《世界哲学》2010,(1):159-160,F0003
<正>~~  相似文献   
619.
最高善说(至善说)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牟宗三先生晚年对康德此一学说的理论意义,对康德“至善在实践上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之解决模式等,提出了基于新儒学立场的批评意见,并试图依据晚年创构的圆教模式,把最高善问题纳入圆教模式中,对问题作出新的规定和说明。牟先生的此系思想是现代新儒学对康德最高善学说的一次批判性超克。  相似文献   
620.
易牙是春秋齐国人,是当时的名厨。他曾“杀子以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然易牙为祸齐国,阴谋作乱,虽是他被后人唾弃的罪状,但是这在当时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与齐桓公晚年的昏聩有直接关系。易牙作为厨艺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