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里仁"思想蕴含并显现了孔子对仁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仁"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中对仁进行言说的。仁具有本己性,每一个"己"都拥有一个源发的人世境域,孔子强调仁只有在每个人最切身的情境中才能被领会与践行。仁又具有未既性,它并不是有任何既定规定的对象,当人履践于适宜之道时,仁便以其非现成的源初性被鲜活地拥有了。仁还具有时间性,要在特定的时机境域中敞开并在不断的实际践行里成就。上述仁的三重维度都在孔子的"里仁"思想中被收拢并开敞出来。领会孔子的"里仁"之思,与仁重新亲近,反复地践行仁并居于仁,可以为我们向精神家园之回归和朝中国梦憧憬之前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2.
张曦 《世界哲学》2016,(4):136-144
欲望满足理论是解释"人类福祉"概念的主要理论策略。相对于替代理论方案来说,欲望满足理论具有优势。它既不像快乐主义理论那样承诺了一种纯粹的主观主义,又不像客观主义理论那样屈从于"家长制"的批评。通过"欲望"概念所兼有的命题性涵义和态度性涵义,欲望满足理论同时能够说明"生活之善"的"真实性"和"个体性"。但是,"欲望满足"受制于某种第一人称界定的"受益条件",从而存在自身的理论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一些学者试图发展出"信息充分条件下的欲望满足理论"。这个表面看起来是一种修正方案的论证策略,却将欲望满足理论带向了彻底失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3.
李嶷 《中国宗教》2014,(7):75-77
一叶孤悬的海南,在交通不便的古时,大约也只有靠"远来谪宦、飘蓬逐客"来传播中原文明。时至清代,这种局面也未曾有太大的改观。"万里琼州路,凄凉独去船。"(清·孙枝蔚:《送丘曙戒侍讲赴岭南》),可以想见时人去琼州(海南的古称)的凄凉心境。可是海南又被称为"琼岛":"琼"为"美玉","琼岛"即是"仙岛",所谓"琼岛会群仙",  相似文献   
174.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在阳明心学框架内,将其"良知"仅仅理解为知善知恶或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会使行为者的道德行为缺少合理动因。而以一种整体性的解读方式,将王阳明的"良知"理解为一个包含道德主体、道德规范和道德能力三个层面含义在内的整体观念,将使得"良知"观念能够为行为者的为善去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5.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76.
晁福林 《哲学研究》2012,(10):50-57
<正>上博简《缁衣》篇有一段孔子讲君民关系的言辞,内容与郭店简一致,与《今本.缁衣》篇则有同有异。它牵涉到对于孔子政治哲学的理解,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对比《缁衣》篇简本与今本的差异,可以看到简本强调君民一体与和谐,今本则多讲君民的差异,强调民对于君的服从。孔子所提出的"君民同构"理念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竹简文字的探讨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拙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7.
对儒学蕴含的宗教精神进行诠释和发扬,是现代新儒家应对时代要求以发展儒学的重要理论视阈。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深入开显儒学的宗教精神,正面阐扬为"即道德即宗教,道德宗教通而一之"的成德之教,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更融会古今、中西,建构起作为哲学之极成与宗教之极成的圆善与圆教说。  相似文献   
178.
《太上妙法本相经》是南北朝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其敦煌本是《敦煌道藏》中少见的一篇涉及古代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文献,、其中蕴涵的农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顺物道而行的农业哲学观;因时因地而作的“时宜”、“土宜”观;以勤劳为本的农事观;工具和过程相结合的农业技术观;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观。这些农学思想对我国传统农业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农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袁名泽,哲学博士,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盖建民,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79.
在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存在正当与善何者优先的问题,而它又可区分为内部优先性问题与外部优先性问题,不注意这种区分可能在讨论相关问题时陷入混乱.并不是所有伦理学都存在内部优先性问题,不过,在那试图合理解释实际行为评价的伦理学中,无疑可能存在优先性问题.对于某些特定的伦理学来说,优先性问题或许是一个基本问题,只有回答它才可能对行为作出合适的评价,但并不是所有伦理学都同意这一点,因而把它当作伦理学基本问题并没有充分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0.
目前为止,学界对《通书》早期版本的考察,基本集中在所谓"程门传本"和"九江本"上。但据有关文献显示,编刻于周敦颐舂陵老家的"舂陵本",才是《通书》的最早版本。"舂陵本"和"九江本"《通书》同属于周氏"故家旧本"系列,其中都没有收录《太极图》,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有学者认为《通书》本无《太极图》,是"程门传本"将它附于《通书》之后的推测。这也为我们分析《通书》早期版本的流传,分析二程与周敦颐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