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以《成唯识论》为代表的唯识学在成佛的可能性问题上有"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的争论,虽然这个争论的理论结果在纯理论逻辑的探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此争论本身若从价值与实践的角度观察,则不但对此理论本身的探讨有所助益,也可使佛学及其唯识学立足宗教实践的重现实意蕴得以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42.
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频常用汉字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速示条件下的同一性判断法,对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汉字识别中,人的视觉系统不受字形变化的影响,而更敏感于结构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3.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无善无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无善无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4.
相较于至善学说,康德的完善学说至今仍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就无法解释康德在"至善"概念上的暧昧性。传统对"至善"概念的解读都基于"德性"与"幸福"的非对称的统一关系,而忽略了"他人"这一维度。以"自我完善"为切入点,可以在人与上帝之间的神学维度上,引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维度,从而为"至善"概念提供一条新的诠释向度。由此,为康德试图在尘世重建巴别塔的努力做辩护。  相似文献   
145.
佛教的宗旨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无分善恶,亲近善知识能形成善的心理,亲近恶知识会形成恶的心理。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佛教认为欲望是恶的根源,控制欲望,通过戒定慧、八正道等方式能达到善的心理状态。佛教关于善的先天本性的观点、善恶形成的思想以及善的自我修养方法符合心理学的有关规律。佛教的崇善理念及善的修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价值准则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7.
通过对《需》卦九二爻辞"小"义的新读,并结合该爻辞的断辞"有言,终吉"辨析,重新把握了爻辞的语义逻辑关系,从而完成了对《需》卦九二爻辞大义的全新解释,体现了《周易》本经卦爻辞新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8.
149.
《道行般若经》在我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佛教般若学史上影响巨大,但佛教研究界对该经译本历来众说纷纭。或谓竺朔佛并未译过该经一卷本,或谓该经十卷本为竺朔佛、支谶合作翻译,两种译本是何关系历来亦模糊不清。本文梳理相关资料,论述一卷本《道行经》乃竺朔佛所译,已佚。十卷本《道行经》为支谶所译,与竺朔佛无涉,今存。所谓竺朔佛参与十卷本翻译的观点乃受后代窜入《出三藏记集》中错误资料的误导。指出一卷本属抄经,十卷本为全本。文章最后指出,道安《道行经序》的对象是一卷本,目前各藏经把它冠在支谶十卷本之前,研究者以之解说支谶十卷本,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50.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三者都讨论了性、命问题,都把"性"看作为来自天命的,就这方面说,它们的思想是相通的。但由于它们对"性"各有不同的解释,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特点。《性自命出》以情释性,提出了"喜怒哀悲之气,性也"的思想。《中庸》则受其影响,也以情释性,以喜怒哀乐的情之未发,处于不偏不倚的中态为性。而《孟子》与《性自命出》、《中庸》不同,主张以社会道德观念(道德心)释性,提出了天赋道德观念的人性善思想。这一思想直接来自于《五行篇》。《性自命出》、告子的以生理心理情感欲望释性,最后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人性恶的思想,从而形成了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的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