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91.
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学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涌发展,就必颂要立足校情,寻找到适切的课堂敦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2.
正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近代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本次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彰显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表达了道教的慈爱精神  相似文献   
193.
关于贾谊的教育思想,历来不乏研究者,但是较少能从贾谊的整个思想体系入手去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其教育思想,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贾谊教育思想的价值之所在。其实,贾谊的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起引领作用的是其具有形而上依据的政治哲学思想,贾谊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政治哲学思想引领之下的完整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其教育思想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所以特别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以及完美人性的塑造,若能从这个视野来重新认识贾谊的教育思想,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其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并从中发现其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4.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改革中的一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一个质量监控过程,需贯穿校本课程开发始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因此,建立一种促进校本课程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量的农民为了谋生而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里去打拼。这种现象无疑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然而在带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却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畸形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6.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迭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8.
《庄子》《易传》皆是以宇宙大化论为支撑的先秦学术经典。《庄子》《易传》都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天地宇宙既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根据,又是现世生命存在的敞开之域。在宇宙大化之中,庄子着眼于生命个体的自由存在,希望以大化的自由诠释生命的自由,并将生命安顿于天地大化中,突出的是人的自然、自在和自由;《易传》的作者则以天地秩序重塑世间秩序,以天地之德揭橥人性之善,以人心为天地之心,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突出的是人的价值、道义和义务。自由与道德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庄》《易》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诉求正好体现了"自由"与"道德"之间的理论张力,但这种理论张力乃以近乎一致的大化宇宙论为超越根据,因此这种张力终究是一种互补,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互补不仅是理论的,更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9.
孙亮 《哲学动态》2015,(2):34-40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自然法学说的关系在当代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是在什么背景下理解法律。马克思区分了事物化与物化的概念,现代法律不应是物化背景下的财产权为基础的体系,不应以此批判当代社会中盛行的物化基础上的正义、公正等。但也不应抛弃物化的积极意义,而应确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后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0.
李湖江 《法音》2015,(2):39-43
<正>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一方面彼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与战乱的影响,造成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蔡勤禹指出:"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有共性,根据这种特点,民国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灾民、难民、失业者、残疾者、乞丐、失养儿童、鳏寡老人、不幸妇女等。"[1]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救济,而彼时的社会救济制度并不完善,佛教慈善救济事业在那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