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长大那一刻     
总有一些时刻,身边的人会对你欣慰而深情地说:孩子,你长大了!进入高三后,你突然变得很深沉,没有人理解你内心的焦虑、烦躁,你开始担忧未来,甚至嫉妒排名比你靠前的同学,你抱怨过,痛哭过,还一度靠暴食减压,但即便是这样,你还相信"梅花香自苦  相似文献   
82.
李宁宁 《学海》2003,(4):67-72
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个案为例 ,通过对社区居委会的体制、职能与工作机制的解剖 ,指出目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的困扰社区居委会运行的问题与矛盾 ,包括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居委会社会职能的泛化、人们观念的落后、社会管理体系的不成熟、社区资源的不足以及社区居委会自身体制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 ,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的体制、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职能以及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雪们"通过学习从农村走了出去,在从集体化向"去集体化"转变的路上实现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但"觉醒之后怎样"的追问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去集体化"后中国乡村共同体的严重危机。我们或许应该返身回望集体化时代那种劳动中产生的"诗意",因为"个人意识"无论觉醒到何种程度,它只有根植于乡村文化之上才会具有成长性。  相似文献   
84.
孙恩胜 《天风》2003,(12):50-51
他从1985年至2003年,致力于扶贫、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等活动,捐款他说:“神爱世人,这世人包括所有的人。神的爱是博爱,是无私的爱。我这 达1480多万元,教育事业达1380多万元。样做,是真正体现基督博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85.
亚丝明·特林卡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她就梦想成为一名耀眼的明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千方百计地学习各种表演技能。然而,大学毕业后,亚丝明·特林卡并没能找到一份与演艺相关的工作,而是成了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  相似文献   
86.
《佛教文化》2011,(4):124-125
佛教认为,能为我们带来快乐结果和未来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带来痛苦结果和未来损害的行为就是不善。这种因果不只是现象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内心。  相似文献   
87.
那时我家还在乡下的小镇上,十字街口有一处糖果店,是赵爷爷开的。记得第一次跑进糖果店,大概是4岁左右,我清楚地记得那间屋子里摆放了许多1分钱就能买得到的糖果,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甜甜的气味。赵爷爷每听到前门的小风铃发出轻微的叮  相似文献   
8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本文选取托马斯·福特·布朗关于社会资本的系统性定义,以云南宗教为个案,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以少数民族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云南传统宗教为切入点,进行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思考和解读。云南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与其丰富的社会资本的存量密不可分,同时,社会资本的良性循环也需要合理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89.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最为激烈的城镇化进程。我们见证了旧城街道的消失,见证了古旧房屋的拆毁,也见证了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我们见证了新兴小区的大量出现,也见证了无数新区在几年之内便重回“脏乱差”的境地,甚至目睹了一个个崭新的“鬼城”。因此,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期待保持城镇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当下、未来取向幸福感的关系及歧视知觉和控制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经济压力问卷、歧视知觉问卷、控制感问卷和青少年幸福感问卷对8374名初中生(平均年龄14.31岁,46.9%男生,53.1%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经济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2)家庭经济压力越大,初中生的歧视知觉水平越高,当下和未来取向的幸福感水平越低;(3)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受到控制感的调节,与控制感高的学生相比,控制感低的学生的歧视知觉对其当下和未来取向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经济压力对初中生幸福感产生预测作用的机制,并提示降低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和提升初中生的控制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