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角度谈自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对自尊研究的发展进行简要述评。影像学的证据表明,自尊与海马的体积相关;电生理学的证据表明,自尊与P300成分的激活有关。文章最后提出,对自尊神经机制的研究要尊重自尊概念的复杂性,同时要达到提高个体自尊水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82.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3.
目的 探讨初中生遭遇的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及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63名上海市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2)积极应对方式的分数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3)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值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初中生主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应激值与消极方式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4.
李莹  刘俊  张灿  王悦 《心理学探新》2019,(4):337-344
采用ERP技术考察不同性质隐喻加工的时间进程与神经机制。以词对方式呈现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进行语义相关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从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到词源性隐喻,N400平均波幅呈阶梯状递减,引发性隐喻和词源性隐喻的P600平均波幅大于一般字面义。对于不同类型词对诱发的N400,大脑左半球没有显著差异,但右半球上引发性隐喻显著大于词源性隐喻和字面义词对。并且右半球P600平均波幅更大,但三种词对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日常熟悉隐喻的理解更符合平行假说但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85.
本研究探讨了利他和利己动机驱动下的欺骗行为在行为和神经机制上的差异,及不同强度利他动机之间的差异。行为结果发现,个体在利己动机下相比于利他动机下会更多地撒谎,且在高利他与低利他动机下的撒谎程度显著正相关。ERP结果发现,在利己动机下,有机会撒谎比无机会撒谎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2和更小的P3波幅;而在高低利他动机下,两种条件的波幅差异不显著。结合行为和ERP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利他动机与基于利己动机的欺骗行为存在本质不同,而基于不同水平利他动机的欺骗行为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86.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605名青少年施测,旨在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尊的效应以及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拥有人生意义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尊之间起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分别通过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拥有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拥有人生意义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自尊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687.
越轨创新行为是破除创新瓶颈, 摆脱“创新者的窘境”的有效手段, 是新时代创新的重要途径。目的的合理性和行为的偏离性, 使越轨创新行为同时具有了“忠诚”和“叛逆”的色彩。以越轨创新究竟是“忠诚”还是“叛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 分别从越轨创新行为的测量、形成机制和影响效能角度构建了一个围绕越轨创新行为的系统性研究。子研究1:基于创新过程视角, 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越轨创新行为的结构维度, 开发本土化量表。子研究2:分别从个体、领导和组织三个层次、动态探讨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子研究3:基于事件系统理论, 从越轨创新成功/失败两方面, 构建和验证越轨创新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机制。三个子研究相互联系并逐步递进。理论贡献在于深化学术界对越轨创新行为的理解, 推动越轨创新理论的构建, 并且拓展越轨理论、创新理论、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及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8.
面孔可信度在表达和理解社会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们通过微妙的面部线索快速地判断他人的可信度, 从而帮助人们进行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者们对面孔可信度加工的时间进程有关的行为和ERP研究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并探索了其毕生发展特点, 以及面孔情绪和面孔性别等因素对面孔可信度评估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提高面孔可信度研究材料的生态效度, 进一步拓展青春期和成年晚期对面孔可信度评估的研究, 以及考虑背景信息对面孔可信度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9.
魏柳青  张学民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2007-2018
多目标追踪任务是研究动态场景中视觉注意加工机制常用的范式。自1998年开始对多目标追踪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以来, 研究者采用ERP和fMRI等技术对多目标注意追踪所涉及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和脑功能区激活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ERP研究发现, 追踪过程持续的ERP脑电成分如N2pc、CDA的波幅与注意追踪负荷有关, 并且出现在目标与非目标上的探测刺激诱发的脑电成分如N1、P1波幅的差异可反映注意资源的分配, 具体为目标在追踪过程中得到了激活, 而非目标受到了抑制。fMRI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了顶叶(包括前顶内沟、后顶内沟、顶上小叶)、背外侧额叶皮层等在注意追踪中的强烈激活。其中顶内沟主要与注意负荷有关, 顶内沟的活动水平直接决定了观察者注意追踪的行为表现。而顶上小叶可能更多的负责注意转移。背外侧额叶皮层可能负责追踪时的感觉运动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690.
心理解剖是一种综合性、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指的是通过访谈死者的知情人或信息代理人, 收集死者生前和死后的相关信息, 重新构建死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 以推定其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 心理解剖对自杀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是自杀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心理解剖的研究过程, 为该方法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另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心理解剖研究得到的自杀的危险因素, 帮助更加详细地了解心理解剖在自杀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解剖的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同时有必要应用心理解剖进一步探索自杀的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