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74篇
  51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民 《心理学探新》1990,(1):38-40,37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并且具有同客观现实保持着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而且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乐于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有自知之明,能自重自爱。可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992.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及其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性分离,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内隐和外显记忆在个体的终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二,婴儿的记忆与成人的内隐记忆是否是同一种性质的记忆。本文通过对大量已有研究数据的比较、分析,概括这两个问题研究的主要现状。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比较多的国家,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关系到落实宗教政策、维护信教群众合法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是有着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宗教发展史也已经证明,宗教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  相似文献   
994.
当代大学生兴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本先 《心理科学》2000,23(1):113-114
1引言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倾向,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来说,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是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才的起点和成就事业的沃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兴趣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高等学校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兴趣状况,以便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兴趣,从而为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造有利条件。2对象和方法2.1对象 5所本专科院校的 3756名大学生,其中大学低年级为 1864人,…  相似文献   
995.
连绵词语音类似的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快速启动范型考察了视觉连绵词加工中语音的自动激活.两个实验发现,无论是首字同音还是尾字同音启动都可以促进对连绵词的命名反应,且基本不受目标词熟悉性(词频高低)及真假词的影响.可以推断,至少在连绵词--这种单词素词的词汇通达中存在语音的自动激活,这种语音的激活可以说是前词的装配与词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6.
张日晻 《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本文就自我同一性的诸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同一性扩散、心理的延缓期几个方面;并介绍了中外有关自我同一性地位的研究的几项成果,包括马西亚(J.E Marcia,1964,1965)的研究、加藤厚(1993,1997)的研究和张日昇(1993,1994)对中国青年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实证研究;此外,还介绍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度的自我测定量表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心理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鲍尔比代表的第一阶段创建了理论框架爱因斯沃斯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了陌生情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观察资料和跨文化资料;8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依恋与社会情绪的整合等方面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维果茨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维果茨基关于言语的个体发生的论述,言语个体发生过程中思维和言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崔丽霞  郭婷婷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1):166-171
日常情绪的社会分享对情绪有怎样的影响,以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从社会分享的信息层面和感受层面以及当天情绪体验等方面收集了47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试7天共314份日志记录,使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分享和消极分享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但是不能预测当日的消极情绪;(2)感受的分享(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信息的分享不能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3)性别、抑郁水平和消极事件分享倾向会影响分享消极感受的水平对积极情绪的正向预测。结论:无论是积极感受分享还是消极感受分享都能提升积极情绪,但是不能改善负性情绪;消极感受分享对积极情绪的提升作用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牟宗三通过对道德理性三义的确立与对儒家的"当下呈现"即是康德所谓智的直觉之肯定,建立了道德的形上学。他进而认为康德只证成了道德理性之第一义,而未能证成其第二义,亦未能透显出第三义,衡定康德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上学。通过对康德理路的分析可以发现,康德建立的道德的神学在《判断力批判》中亦有道德的证明,而非只有《实践理性批判》之单纯分解地形式地建立,与儒家以良知为本体建立道德的形上学的思路有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