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以Grandey的情绪调节模型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情绪劳动以及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828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不同情绪感受的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存在差异;情绪劳动各维度既充当正负情绪均值差距(MN-P)影响职业倦怠各维度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充当正负情绪变异系数差距(CVN-P)影响去个性化或个人成就感的部分中介变量;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在正负情绪均值差距(MN-P)影响去个性化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92.
曹彦 《宗教学研究》2006,29(4):182-184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3.
1927年12月20日,金泳三诞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一个小渔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渔民,母亲则是一个家庭主妇。对金泳三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父。金泳三的祖父对孙子寄予厚爱, 关怀备至,同时又严格要求,希望把他造就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金泳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  相似文献   
94.
一玫瑰经溯源古时,隐修院的隐修士们以咏唱达味圣王的一百五十首圣咏为祈祷,附近的教友也学着诵念,但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很难学会和背诵,遂改用一百五十遍圣母经代替圣咏。逐渐形成诵念圣母玫瑰经的记数方式,在基督信徒中普及开来。当时,人们为了方便记数,用一个小袋子,里面装入一百五十颗小石子,用以记数。可是石子和袋子既难携带又易丢失,于是改成用一条小绳索打上一百五十个小结。后来,再演变用一根绳索串一百五十个小木块。又想到玫瑰经是“欢喜、痛苦、荣福”,所以三组分开诵念,每端要念十遍圣母经,一组要五十遍,因而以五十首为一…  相似文献   
95.
美轮美奂的汉代乐舞画像石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为深入开掘汉代的哀乐思想和充分认识古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建基于"戚戚亲爱"之上的乐舞画像石,体现了古人亲仁互爱的理想追求。在儒者的心目中,哀乐异构同质相通相生,表达着一种缘于亲亲基础的"K怛"恻隐"之情和亲和哀悲之仁。从乐舞画像石及其题铭来看,过去学界将哀乐相生理解成乐极生悲或忧患意识,是不够确当的。哀乐相生构成了古代儒者道德目的论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6.
陈旭 《宗教学研究》2007,(2):150-155
萨满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中国北方民族传统的渔猎、游牧经济和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氏族社会。萨满文化因其特定的地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透过神灵创世、神生万物、万物有灵的精神世界,在人和自然界间体现了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和谐互动关系,蕴含着人要适应环境,以自然为本,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原始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97.
走向和谐     
国家提倡人人加强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举动是一个走向爱的过程,是一个走向天主所创造万物时让人管理万物时的和谐理想。由于蛇的诱惑,破坏了人与天主的和谐——原祖父母眼开了,发觉自己赤身露体(创3:7);破坏了人与人的和谐——是你给我作伴的那个女人,给了我那树上的果子,我才吃的  相似文献   
98.
王玉琴 《管子学刊》2009,(2):125-126
哲学与文学历来就是既对抗又联姻的关系,柏拉图曾经不遗余力地批判荷马,要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朱熹也曾批评过南宋文坛极为推崇的苏轼,说他“语道学则迷大本,议事实则尚权谋,眩浮华,忘本实,贵通达,贱名检,此其害天理,乱人心,妨道术,败风教”,哲学家从建构自己的政治理想出发,批评起自认为“玩物丧志”的文学家来可谓不留情面。但一般来说,文学家面对哲学,却情有独钟,闻一多曾经说过:“向来一切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哲学是不分彼此的,……文学是要和哲学不分彼此,才庄严,才伟大。哲学的起点便是文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
从画论与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意象特征,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并不是客观对象的模仿,而是画家的心中之象.它不但受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而且和画家的审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画家要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注重主观情感的传达,其造型是经过了画家概括、剪裁、夸张以至变形等意匠经营的结果,它更真实地表现出对象的神.  相似文献   
100.
工笔画和写意画同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中国绘画从象形的萌芽状态初始,就一直追求"写意精神"。这个"意"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传统,首先应该有清醒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努力进取和攀登。同时,必须在写意精神引领下,在有"法"、有"度"之中张扬个性,才能达到"同臻其妙"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