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6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罗一君  牛更枫  陈红 《心理学报》2020,52(10):1224-1236
在生命史理论的视角下,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过度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招募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91名初中生(年龄12~14岁),采用饱食进食(Eating in the absence of hunger,EAH)范式,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个体饱食状态下的高热量食物选择(即过度进食);研究2招募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爆发背景下301名武汉市居民(高死亡威胁组)和179名其他省市居民(控制组)(年龄18~60岁)为被试,通过问卷法回溯性地测量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并探究其影响当前过度进食的机制,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过度进食。同时,死亡威胁(新冠病毒疫情)扩大了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间接影响过度进食的效应,而社会支持则能缓冲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为COVID-19背景下和灾后居民的健康进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2.
当代出家人     
超轩 《佛教文化》2002,(Z2):53-55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我们出家人都是因为承受不了各种生活打击,走投无路,才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出家,并非是不得已,而是人各有志。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充实,同时也为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才选择了献身佛教事业这条清修之路的。 为使大家对我们出家人有一个正确认识,就此机会,我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新时代出家人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3.
144.
温金玉 《法音》2007,(4):10-17
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创立、演绎,不仅是教团自身护法安僧之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及民众对佛教的规范与期许。佛教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推进  相似文献   
145.
说谎者悖论是最古老也最难以应付的悖论之一。本文以塔尔斯基的语言分层理论和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理论为背景和参照点来比较文兰教授所提出的句变元理论解悖方案。文章主要从应对不同类型的说谎者悖论以及其他类似的非语义悖论(尤其是模态说谎者和认知说谎者)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句变元理论的两个独特之处。第一它揭示出自指以及真谓词在说谎者悖论中显明但不显著的作用;第二它可以应付大量结构相似的悖论并给出统一的解决方案。文章最后比较了克里普克的有根性概念和文兰的方程有解概念的异同,并提出了一些可以继续探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6.
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他生来就与“聪明”二字无缘。但他并非不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你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47.
净土的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是与人们对它的信与不信相联系的。因为人们以信乐为基,而行愿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感受到净土的存在。否则,人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更没有修行过,人们当然就领略不到净土的庄严和净土的存在。因为,即使它存在,那也只是诸佛的存在,同人们自己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那毕竟不是人们自己的净土。  相似文献   
148.
倪胜 《世界哲学》2004,(6):13-30
康德早年接受了鲍姆加登的观点并有所改进,但大致上还是在鲍氏概念内使用和理解aesthetisch,他同样主张美在完满的观点.到了第三批判时期,康德所说的aesthetisch就应在其所谓的心理学的意义上理解,因此aesthetisches Urtheil也应理解为感性学判断,而不能像通常我们的中译本那样理解为"审美的".由于对这个词的理解上与鲍氏的差异,康德在第三批判里也抛弃了美在完满的流行说法.  相似文献   
149.
男人对女人一直很好,呵护有加,只要他在家就不让她做一点家务。女人喜欢什么东西,不用撒娇耍赖,他总会当成礼物买回来。女人柔美妩媚,她的幸福全写在脸上,甜美的、充满阳光般的灿烂。  相似文献   
150.
支遁般若思想包涵般若空智与即色空。《大小品对比要钞序》论及般若智的"无"不同于道家玄学之有无相对的"无",而是超越有无相对而自成其无的"无"。般若空智是超越一切世俗智的最高智慧,是证道成佛断灭死生的要津,契证般若智的至人之心寂然不动而感通众生。考察吉藏的相关论述,对比支遁即色义文献与僧肇《不真空论》对于即色宗的批评,可以判定僧肇所破之即色宗非支遁即色义。支遁即色义有三层逻辑严密的意涵:为即色空提出原因、根据,严格确定即色空是何种意义上的空,即色空区分于断灭空和恶趣空。支遁先于僧肇解入般若空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