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蒲少华  刘玎卢宁 《心理科学》2017,40(4):1017-1022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内在父亲理论的实证研究、跨文化研究、临床干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92.
孙乐强 《学海》2011,(2):146-150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两个文本中,马克思打破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单向模式,详细分析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看到,无产阶级并不像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预言的那样,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真正代言人,相反,他们却陷入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金钱拜物教的漩涡之中。但马克思认为,这种束缚是暂时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必然会冲破意识形态和拜物教的牢笼,上升为自为的革命阶级。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这两个文本无疑在主体向度上深化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3.
王裕明 《学海》2011,(5):164-166
《月中人》作者月鉴主人生平可考。月鉴主人为徽州绩溪章传莲。传莲,字天山,号月鉴,别号乐真子,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生以修道为主,著有传奇《鉴中天》和《拈花记》。  相似文献   
94.
老子《道德经》上下篇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意象,以水设喻,论述其独特道体形而上学中的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提出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论断。纵贯其水意象的总体趣向,可以归纳出其内在的五大哲学内涵。一、神之造物:涤除从远古有神论角度看,万事  相似文献   
95.
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修炼。天柱山群峰中有一峰,名曰石龙峰。其下巨石奇异,堆叠成一幽深莫测的石洞。左慈以此洞构成石室,居中精心修炼,设灶炼丹。后人谓此洞曰莲花洞。洞前古木参天,修竹茂密,竹木间怪石嵯峨,称之曰狮子林。左慈每天朝饮玉露,晚餐彩霞,或带霞踏露,或披星戴月入山采药,炼丹不止。莲花洞东,有一青峰高耸,直插天表,长年累月云烟萦绕。左慈常出没其间,采撷奇草珍砂为药 ,配方炼丹。一日左慈正荷锄肩篓欲归,只见这青峰顶上霞光万道,接着天雷大作,震撼峰巅,有一只仙鹤从九…  相似文献   
96.
再论《周易》与中国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周易》的直观意象思维和中正和谐思想与中国画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国画的深刻影响,同时,对《周易》的玩占与艺术家们的玩墨也作了比较研究,揭示了玩占与玩墨所体现的深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7.
《学海》2021,(1):196-202
宗白华整体上是在意象论范畴内交替使用意象、意境、艺境、艺术境界等不同概念的。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象征的哲学,以仰观俯察为取象方式,以立象尽意为表意特征,易象和审美意象是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互通互证。他以散步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生命的节奏,以同情的直觉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以此抵达意象的美学世界。艺术家通过审美直觉、审美"同情"、审美"静照"、迁想妙得等主观能动作用创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呈现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澄怀味象、超以象外等美学风貌。在近代美学背景下,宗白华意象论美学成功实现了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98.
梁阿兴 《美与时代》2016,(10):15-17
油画传进中国,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带来了机遇。油画在民族化的进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融合产生了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开创了新的技法,丰富了中华文化。意象油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
张静  陈巍 《心理学报》2016,(8):933-945
身体意象是个体在意识层面对与身体有关的知觉、态度及信念,它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使用方位追踪仪、数据手套及投影仪,通过2个实验考查虚拟手错觉中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实验1在虚拟环境中采用经典橡胶手错觉的变式,考察同步性和虚拟手位置对拥有感的影响;实验2引入距离参照系,考察在不同参照条件下被试对同一个位置的虚拟手在不同同步情况下的拥有感错觉。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同步性还是距离都会对虚拟手错觉中的拥有感产生影响,即同步比不同步条件下、距离近比距离远条件下拥有感显著;(2)不同的距离参照系对同一位置的拥有感体验影响差异显著,先近后远的呈现方式会减弱错觉而先远后近的呈现方式则会加强错觉。这一发现与身体拥有感是受稳定的身体意象调节的假设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0.
积极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接纳和独特性与功能性的欣赏,以及对身体评价信息的积极加工与保护,对个体具有内外增益的作用。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身体意象的操作性定义为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积极身体意象受到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等生物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与内感受等心理因素以及重要他人、大众媒体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体验及行为调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身体质量指数、神经质及感知来自重要他人和大众媒体的压力具有凸显性,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积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大于生物因素。同时,功能性聚焦干预和基于自我同情的干预成为了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种提升策略,前者的有效性更强,而后者的应用与推广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可以基于交叉理论,丰富积极身体意象的理论模型,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发生机制,优化提升策略的内容与适用性并注意家庭因素的防治作用,助推积极身体意象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