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天风》2018,(1):3-3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3:27)张丽,1986年1月出生于镇原县开边镇张庄行政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的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为生。由于家里贫困,买不起轮椅,父亲就自己动手帮她做了简易的木质轮椅,希望可以帮助她随时外出看看、晒晒太阳。像张丽这样的贫困残障人士还有很多,因为没有轮椅,他们很少出门。  相似文献   
62.
计文 《天风》2018,(10):1-1
"开屏饱浸鸡汤,页面卖品琳琅。晒遍世间尤物,转尽奇葩文章。拉票求转约赞,表情扭曲张扬。惑语诤言牛论,悲欢笑骂痴狂。圈里调侃闲叙,隐君潜水一旁。莫嫌方屏两寸,尽纳人间炎凉。"这是某君对当前朋友圈的概括,虽然难免过于负面,但确实也基本反映事实。朋友圈里有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有人生的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体像比较量表、限制性饮食量表和意志控制量表对48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和限制性饮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意志控制与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以及限制性饮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2)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均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即在低意志控制群体中,这两种效应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4.
不同年龄动物在各种行为实验中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不同。一般地说,动物进入中年期以后,记忆保持力(retention)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有关衰老性记忆障碍与脑内神经细胞变化的相关性已有大量观察记载,但中、幼年阶段的记忆力差异及其脑内突触机制  相似文献   
65.
石杉碱甲对动物行为和脑发展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林初  陆维华 《心理学报》1991,23(4):404-411
  相似文献   
66.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在我国明清时代涌现出来的伊斯兰教思想家中,是一位深受广大穆斯林敬仰,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撰写了以《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为代表作的数百卷汉文译著外。  相似文献   
67.
《世界宗教文化》2023,(2):188-188
张彤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213千字本书尝试在中印思维方式融摄的视域下,立足佛教中国化的大背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以僧肇“中道思维”“即体即用”思维为切入点,从辩证思维方法论层面探讨僧肇对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大乘空宗般若学辩证思维的融汇与转换,阐释了僧肇佛学思想的特质,并一定程度揭示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特点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8.
日本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一个以亚洲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 ,创立于 1 941年 1 1月 2 6日。 1 949年原直属于外务省 (外交部 )的东方文化学院的一部分也并入东洋文化研究所 ,包括其图书资料。据 1 998年底的统计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的日文、中文和朝鲜文的图书达到 41 71 5 3册 ,其中 ,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国线装古籍。我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 ,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聘请 ,从 1 998年 1 0月至 1 999所 8月到该所与蜂屋邦夫教授合作进行中日两国宗教特点的比较研究。由于蜂屋邦夫教授的礼遇 ,我得以以外…  相似文献   
69.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7,(3):99-111
该文针对美国当代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①的宗教真理认识论,指出,按照普兰丁格的排他论的宗教真理认识论,并不能保证基督教信念在面对其他宗教信念时具有优越性,因为其他宗教也可以宣称它们符合普兰丁格的宗教真理标准,从而它们的信念为真。因此普兰丁格的认识论是自相矛盾的、失效的。相比之下,普兰丁格的老师阿尔斯顿(William Alston)的实践的和生存论的宗教真理进路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70.
程平源 《学海》2007,(5):93-97
僧肇之学向来被认为承袭了龙树中观思想的精髓,是对玄佛合流思想的终结和中国化佛教的开端.在探询僧肇"圣心"、"即体即用"学说之后,笔者认为僧肇以其心学立场对大乘般若学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僧肇之学开始了一种有异于印度大乘空宗思想原意的中国化的佛教,其心学圣人论,将缘起性空的中观学说转化成了主体性本体论,为以后的涅?佛性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