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曹淑敏 《天风》2004,(3):9-9
苦涩的日子里我寻求帮助,流泪的心祈求哀怜。是谁,在暗中搀扶了我?陪我淌过苦水,引我登上岸边!是他!我的救主,耶稣基督,我的良人,我的依靠,我的港湾。  相似文献   
262.
对话学习与道德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O .Schrag的哲学解释学和K .J.Gergen的社会结构主义等理论对我们阐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理论具有启发性。对话学习是我们能够开创美好未来的最佳教育理论。人类是通过对话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人类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惟有对话才能把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和可能性 ,并且把未来的可能性转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表现自己并得到成长。对话是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解释和相互理解来达到共识的过程。另外 ,对话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学生在面对面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对话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理念。通过这种对话过程 ,学生将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也将创造出道德的和美学的文化共同体。活生生的对话使你和我成为“亲近的我们” ,使共同体的生活更具有道德性和创造性。总之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教育理论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学校、国家和人类的充满道德和创造力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社会和教育现状也要求 ,必须要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向以学生对话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63.
昕暘 《思维与智慧》2005,(10):62-62
我不想说不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残酷它把一切否定将现实变成虚无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恐怖它把一切否定将美好变成痛苦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跋扈它把一切否定将正确说成错误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顽固它把一切否定将可爱说成可恶我不想说不真的,这个字眼太盲目只要还有希望就不该认输一个人用别人的嘴巴说自己不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不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评价一个人没有金钱我们说他穷困潦倒一个人没有内涵我们说他才疏学浅可是一个人没有进取心我们会说他无药可救笑出坚强的灵魂碎过的心重新拼合而成罅隙…  相似文献   
264.
谢炳国 《天风》2017,(9):56-56
据《都市女报》报道:7月28日,江苏徐州一位60岁大妈因闯红灯和乱穿马路被交警拦下,交警让她罚款50元作为处罚。没想到大妈态度嚣张,多次爆出雷人语句“我有心脏病,你要赔我”;“你不是要罚钱吗,我有的是钱”;“我不差钱,明天我继续违章”……面对大妈的蛮不讲理,交警问大妈:“你这样怎么去教育你孩子和孙子?”大妈恼羞成怒:  相似文献   
265.
曲世宇 《法音》2003,(5):34-37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世亲菩萨最初是从一切有部出家,学习《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学,因此常以小乘驳难大乘。后来吸收了一些经部的知见,对小乘就略觉不甚满意,从其所著小乘佛学代表作《俱舍论》中即可略窥端倪。适逢世亲菩萨的哥哥无著菩萨示以《十地经》和《无尽意菩萨所说经》,遂回小向大,转弘大乘。世亲菩萨一生著作颇丰,其中小乘论五百部、大乘论五百部,人称千部论主。本论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是佛法知识的宝库,是学习佛法的必读之书。关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六道、生死流转及还灭等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266.
"内外之学"与"物我关系"是朱熹"仁道"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而言,"内外之学"可看作是区别"天理"与"人欲"的一条重要分界。在此,朱熹认为:庄子的"内外之学"跟"物我关系"是统一的,它本身包含着"物我一理"、"内外参合"及"内外交相养"等内容,尤其是"内外交相养"突出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的特色,因而它便成为我们阐释朱熹"物我观"的主要理论依据。当然,朱熹"内外之学"的理论重心并不在以"物欲"为特征的"外学"上,而在以"义理"为特征的"内学"上。在朱熹看来,成就"内学"的关键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的关键又是与"为己则学以博"密切相关的"切己工夫"。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内外之学"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学"。  相似文献   
267.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 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  相似文献   
268.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自我效能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寻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的方法与途径;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失地农民的自我效能感对其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性;失地农民的个体变量因素也主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水平;结论:应努力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69.
包兆会 《天风》2015,(2):50-51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是第一个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国人。他是最早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儒家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人士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他信奉基督宗教的历程堪称传教士知识传教策略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就是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杭州仁和人。1594年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270.
中国诗歌咏物的传统由来已久,咏物词从属于诗,寻其滥觞可至晚唐五代的温庭筠、牛峤,然而此时不过是精雕细琢描摹事物情态,而毫无主体性可言;至北宋苏轼咏物词之境界始宽,苏借物抒发自己的政治愤懑、羁旅之苦,咏物词由“娱宾遣兴”转变为“吟咏性清”;而至南宋,姜夔的咏物词又体现了抒情手段的变化,即作者的再次隐没而物的再次凸显,但是这并不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追求形似的传统回归,而是“把物作为作品结构的一个点,作为人物感情在作品中的一个坐标来看。”物不仅是物,词中的“我”也不再是作者,形成了“物”、“我”、“情”三者交融的复杂抒情机制,现将仅就姜咏物词中作者的跳脱和其实际上对词的掌握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