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215名早期青少年(5年级、7年级)的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分数,采用关系网络问卷(NRI)获得友谊支持分数,以学生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班内标准分的三科平均分作为个体学业成绩的指标,分析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友谊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友谊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同伴拒绝均显著负向预测5、7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7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尽管高同伴接纳并不能补偿高同伴拒绝给学业成绩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它也是个体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在5年级和7年级,友谊支持都不能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2.
以361名9~12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同伴互评和同伴提名的方法考察了好友可信度与9~12岁儿童信任的关系,以及年龄在好友可信度与儿童信任关系上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好友可信度对儿童信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次,年龄在好友可信度与儿童信任的关系上具有调节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友可信度对儿童信任的正向预测作用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43.
韩琴  胡卫平  贾小娟 《心理科学》2013,36(2):417-423
采用4(小组结构)*2(任务难度)混合实验设计,以149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不同任务难度情景中,同伴互动小组结构对创造性问题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独学习相比,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的发展;(2)小组结构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有显著影响,同质组、自选组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3)任务难度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有显著影响,低难度任务情境下的创造性问题提出得分显著高于在高难度情境;(4)小组结构与任务难度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44.
在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效应。被试为660名青少年,研究工具包括青少年感觉寻求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不良同伴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青少年感觉寻求是烟酒使用的风险因素。(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3)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既存在调节效应又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45.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6.
本研究基于心理弹性来考察汶川地震孤儿群体的自尊在其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提名问卷及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对401名五年级到初二的地震孤儿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自尊水平、同伴关系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查自尊在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自尊量表总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四川儿童;震后孤儿组在同伴接受方面程度最高;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总评分和四川儿童没有显著差异;震后孤儿更多的投注于同伴接受,通过影响自我否定来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灾区非孤儿通过自我肯定的中介,调节了同伴拒绝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论:自尊在四川地震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现了自我修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47.
杨俊杰 《世界哲学》2009,(2):96-103
《德国唯心主义的最古老纲领》是德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人们对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这里则结合谢林的思想进程以及谢林的早期神话思想,认为谢林不应当是这份文献的作者。  相似文献   
248.
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49.
苑明亮  张梦圆  寇彧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655-1662
亲社会名声是行动者获得的亲社会特质声誉, 它有益于行动者的社会适应。行动者首先通过亲社会行为建立亲社会名声, 亲社会名声又通过间接互惠和同伴选择过程对行动者产生外在激励作用, 通过自我概念对行动者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行动者的贫富水平、亲社会行为的公开性、自我获益和宣传方式影响其亲社会名声的获得。未来研究应关注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名声之间的相互促进过程, 探索行动者亲社会行为的代价与获益如何交互影响其亲社会名声; 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如何通过对人们预期的影响而调节行动者的亲社会名声; 亲社会名声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250.
王沛  高瑛 《心理学报》2004,36(3):340-346
实验一以图片为材料研究了儿童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实验二以情景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在不同排斥情景中发生性别排斥的原因即其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被试为幼儿园大班、2年级和5年级儿童。结果发现,(1)在同伴群体活动中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2)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行为并不是由性别刻板印象引起的。(3)儿童会以道德和亲社会行为为理由接纳异性儿童,会因为群体认同、群体功效和刻板印象而排斥异性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