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3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儿童攻击和同伴关系的相关:20年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伯良  张雷 《心理科学》2003,26(5):843-846
用多水平分析技术对近20年关于儿童攻击和同伴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的元分析显示,现有研究中关于攻击和同伴关系相关结果的变异程度比较大,总体来说攻击和同伴接受之间有负向相关关系,和同伴拒绝之间有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儿童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宗奎  范翠英 《心理科学》2003,26(5):834-838
本研究初步考察了小学儿童的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的关系。采用访谈法研究了小学儿童在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三种情境中的社交问题解决。结果发现,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对社交目标的选择并无显著差别;而在发动交往时,被拒绝儿童更倾向于借助他人帮助。被忽视和被拒绝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少选择言语沟通和解释策略。被忽视儿童发动交往的有效性低于其他儿童,被拒绝儿童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低于受欢迎儿童和一般型儿童。  相似文献   
123.
不同同伴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振宏  郭德俊  方平 《心理科学》2004,27(3):602-605
运用社会测量法,把238名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被拒斥、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型五种类型,用自我描述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表明:(1)被拒斥学生的数学学业自我概念、一般学校自我概念、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受欢迎组学生的与父母关系自我概念、诚实——可信赖自我概念等方面显著高于被拒斥、被忽视、和普通组学生。(2)被拒斥学生遇到挫折时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受欢迎、被忽视、有争议和普通组学生。  相似文献   
124.
王争艳  雷雳  刘红云 《心理科学》2004,27(5):1056-1059
该研究利用协方差结构模型的方法,对青少年的亲子沟通与其行为问题、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就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多样本比较分析了普通学校初中生和工读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理论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家庭亲子沟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2)父子沟通与母子沟通对学生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各观察变量中,父子沟通时间和母子沟通态度对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亲子沟通(父母)时间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3)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多样本比较表明,普通校与工读校的青少年在模型结构上存在差异。工读校的青少年,其母亲的沟通态度和选择的沟通场合对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其父亲对沟通场合的选择和母亲的沟通内容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父亲沟通的内容与主动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有影响。(4)普通校学生的同伴关系对行为问题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工读学校,同伴关系对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5.
韦纳的人际归因模型在中国被试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检验韦纳等的人际归因模型,以中国中学生为被试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韦纳提出的人际归因模型具有一定的文化普适性,也适合中国被试,它为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6.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关成果.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包括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行为因素,对同伴关系类型的拓展及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贡献.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以往的关系经验对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儿童同伴关系在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7.
潘玉进  曹立人 《应用心理学》2009,15(4):374-378,384
运用社交认知绘图(SCM)、班级戏剧量表与同伴提名等方法调查了处于同伴团体形成关键期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294人,以考察同伴团体诸变量对个体学业成就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拒绝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伴团体在小学四、五年级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其密度和中心势均随年级升高而提高;(2)性别、学业成就和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团体形成的主要因素;(3)个体学业成就对同伴接纳与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拒绝与退缩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4)团体密度和团体学业成就在同伴接纳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团体中心势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团体学业成就对亲社会行为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多主体评定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29名城乡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短期追踪研究,考察了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三种主体对学校情境中的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一致性问题。采用相关分析、多质多法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出率分析对三种主体的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自我、同伴和教师对外化问题行为的评定只存在中低程度的一致性;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高于通过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测得的结果,而自我报告测得的四种外化问题行为群之间的相关性最低。不同报告主体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评定的跨时间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伴评定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教师评定,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稳定性最低。通过同伴评定测得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高于教师评定和自我报告的结果,自我报告的结果对多主体评定的解释率最低。三种主体所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的人数比例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差异,只有通过同伴评定检出的不同形式的外化问题行为者的人数比例随着检出标准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9.
幼儿园与家庭及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所有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让幼儿能够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让幼儿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0.
以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同时考察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及偏差对社交退缩行为的预测作用。儿童完成同伴评定、知觉评定、社交自我知觉和班级戏剧量表。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同伴接纳知觉越来越准确;儿童的同性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年级男生的异性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显著低于女生;(3)同伴接纳知觉准确性显著正向预测安静退缩和活跃退缩;同伴接纳知觉偏差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但对活跃退缩不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