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恋爱压力量表对550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的结构方程,考察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之间相关显著;(2)大学生体像烦恼对自尊和恋爱压力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自尊的预测是负向的,对恋爱压力的预测是正向的;(3)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17),即体像烦恼直接对恋爱压力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恋爱压力。  相似文献   
182.
黎晓丹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5,47(5):702-710
身心合一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观念。身是以“气”为根基, 并通过“修身-修心”与“修心-修身”可至天人合一的身体。本文选取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思想, 融合现象学视角来诠释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中的身体观对身体主体性的生动凸显, 以及从“身-心-世界”三者互为交涉的层次上所建构的特有的认知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具身认知观的日益关注,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视角开展的具身认知研究可在促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具身认知研究范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3.
胞外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膜性小囊泡,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富集MHC Ⅰ/Ⅱ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热休克蛋白70~90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于一身,在体内外免疫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就胞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亚细胞疫苗在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中的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4.
大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相贯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分途或相递进的进路,指明了所有人都须以修身成德为本,从而基于各自的主客观条件而明明德、亲民乃至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将成德进路得以实现的基础确立在可以被概括为"体知"的身心工夫之上。大学之道的本末内外观、身心工夫论和道德社会说,对于当今人们的立身行己、为人处世乃至实现社会和谐,都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千古名篇《后赤壁赋》中写道 :时将夜半 ,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 ,玄裳皓衣 ,嘎然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 ,羽衣翩跹 ,过临阜亭下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 ,莞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 ?道士笑而不答 ,予亦惊悟。开户视之 ,不见其处。鹤 ,因其生命力之旺盛 ,而作为长寿的吉祥鸟 ;而且它高飞云天 ,天拘无束 ,是自由的象征。很久以来 ,道教就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寓于其中 ;汉时 ,还有得道之士丁令威化鹤飞天的美丽传说。据道书《历世真仙体道…  相似文献   
186.
本文介绍由塔斯基的立体几何导出的球态语义学,并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中的动词体现象。球态语义学特别适合应用于英语的进行体。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i)它扩展了区间式语义,并同时避免了其缺陷,(ii)它解决了未完成体难题,(iii)它的解决方法无需诉诸最终结果策略。逻辑方法一般被认为难于处理自然语言的动词体问题。基于点的时间结构以及建立在该结构之上的经典普莱尔时态逻辑([18])太弱了。而基于区间的时态语义则缺乏足够的表达力,并且难以解释进行体([4,8]).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基于球上整体-部分关系概念的模型和时态语义。这种球态语义学建基于塔斯基1927年引入的立体几何之上。与基于点和基于区间的语义不同,在球态语义学中很多动词体区分都由统一的逻辑方法刻画。在一个由封闭球构成的论域中,可达关系由相切性概念给出。相应地,我们可定义外切、内切、外径、内径以及同心等基本概念。与区间式语义不同,球是论域的初始概念,球态语义学不是在时间段而是在球中对事件赋值。因此,仅将时间区间作为初始概念而不承认其端点初性性的问题不复存在。英语中的进行体由球上的连续行动来刻画。行动是非终止的,只要球没有由外切相离。相应地,外切相离刻车动作完成。我们区分在均匀球和非均匀球中发生事件的整体-部分关系。非持续动作视为直径为零的同心球。球态语义学根据动作或执行完成的时刻来定义时间概念,其中不需要时间端点的概念。在保持与基于区间的时间模型类似的基础上,球态语义学暗示了一种关于可能世界的定性概念,并且它有利于解决时间的循环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87.
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其传统智能以外的其它能力,如共情。基于共情的经典理论,本文以新兴的智能体共情(artificial empathy)为主题,同时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现有与智能体共情有关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对该领域研究宏观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指出在未来研究中,借鉴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机器人理论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机器人共情系统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而其间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8.
本文从"戒体"最初含义与印度戒律学哲学特征、"戒体"范畴与中国戒律学的思维方式转型、"戒体"范畴的地位与中国戒律学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戒律学中国化的历程。从印度戒律学向中国戒律学的转变,本质上是从因果业报戒律学体系向体用戒律学体系的转变。"戒四科"在戒体与戒法、戒行、戒相三者之间建立了本体与作用、功能、属性,本质与现象,知与行的多重关系,由此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戒律学体系。中国哲学的体用思维方式是实现从印度戒律学到中国戒律学转变的理论通道,由此赋予了佛教戒律新的神圣性、权威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189.
张程业 《哲学研究》2022,(5):118-127
牟宗三在《道体学引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丁耘教授一方面接续了牟宗三的基本洞见,以四因说为基本问题来判摄中西哲学,但另一方面也对牟宗三提出了三个主要批评:1.误认乾元;2.以心统天;3.重流行而无主宰。在批评牟宗三用存在论取代了熊十力的体用论后,丁耘提出了存有与活动之外的道体新义:虚静。但是牟宗三的思想并非不涉及体用论与虚静问题,而是将其统摄于圣人之道与实践工夫之中。首先,牟宗三通过乾道各正性命的“善终”义来强调“天道性命相贯通”是实德成物之流行,肯定了个体终成意义上的目的因,以此与玄学以“乾元”为主的体用论相区分;在《易经》诠释中,牟宗三提出兼赅“静正”与“沛然”的“寂感真幾”的概念,主张通过圣人精诚感应的德性生命呈现道体;在主静问题上,牟宗三以具有德性内容的圣人之道为第一序,并将其作为区分儒道的义理骨干,从而将主静限定在“静复以立体”的儒家工夫论上。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丁耘的道体学之根本差异是前者侧重“心性对扬”而非对道体自身之体悟,时刻突出道德实践的警策义,其着重呈现的是道德、形上学与宗教的源初交互境界。  相似文献   
190.
丁耘 《现代哲学》2021,(1):76-93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家传统,呈显为糅合唯识学的后现象学哲学,进而将现象学的道学转向带到心性、伦理阶段。其次,这一"心性-天道之路"结晶在《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中。张祥龙在"时机化"学说的照应下,既会通儒佛,又指点出儒佛分际。其心学有三大贡献:道术上对"儒瑜伽"的总结;道学上对"赤子之心""孝悌慈"的阐发;道统上对罗近溪正统地位的发现与肯定。然而,在张祥龙道路所抵达的地方,仍可进一步追问比伦理转向更本源的道学转向的可能。伦理转向的真正完成需首先解悟"道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