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民主办教”听起来似乎较新颖和陌生,但经细细品味体验,特别是慢慢思量整个教会发展的过程,研读教会的圣典,考量每一次教会经受重大变革的脉络,研究和思考整个教会神学的静态内涵,尤其是动态发展演变历程,圣教会能延续二千年跨入第三个千年,都会留下或者说根本就脱离不开民主管理,离不开同时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2.
经过学界6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领域日益拓展、成果愈加丰富、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中坚力量.考察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已取得理论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伦理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将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3.
水均益曾在1999年《东方时空》和2001年《东方时空·世界》栏目中采访过比尔·盖茨,谈起第三次见盖茨有哪些最新印象时,水均益说,前两次的采访新闻性比较强,本次采访更关注盖茨的生命历程、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对于财富如何理解等,可以说更关注高端人物本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4.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书。《易传》哲学的核心则是其所阐释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受《易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关注个体生命形下存在与形上存在的合一,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有机运行为核心。《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阴阳交互作用中这一生命体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中。这一宇宙生成论将分别表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作为创生世界万物的基元,而人则是天地人三才中的重要一员。《易传》的这一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人若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则需要以“诚”为媒介,通过“进德修业”、“继善成性”来实现人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同时又要“与时偕行”,实现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前者被后世的儒家所继承与发扬,而后者则为后世道教、中医学等所借鉴。《周易》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迥异,而与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历程哲学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基于西方主客二分观念的科学思想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而导致的人的身心的分裂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历程哲学在弥补西方科学思想的不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崔峰 《中国宗教》2022,(11):76-77
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历代石窟承载着我国佛教发展的深厚历史,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新疆地区及河西走廊的早期石窟,犍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十分明显;南北朝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在造像和壁画方面体现出中原地区的绘画技法和样式风格;隋唐以后,中国石窟艺术更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06.
107.
阳光书系     
《为什么我成为无神论者:一位传教士为可抛弃了基督教》该书叙述了一位基督教福音派传教士转变为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历程,内容涉及哲学、科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强有力地反对了基督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人也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108.
在电视上看一些颁奖典礼,获奖者对着麦克风说获奖感言时,往往都是一连串感谢某某的话。说这些话时,他们经常会饱含泪水,情真意切。时间久了,看得多了,我不免会想,这些成功的人,说着这些差不多相同的话,他们的经历和感想为什么那样雷同呢?直至前不久,看到著名影星周迅坦诚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对自己启蒙老师的深情敬意后,我才相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所遇到的某个人的一句话(一番话),真的会使他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09.
胡丽桂  陈中琳 《法音》2002,(3):26-29
在弥漫东方气息的佛教世界里,来自英国伦敦的比丘尼丹津·葩默,以其西方的血源背景、闭关雪洞十二年的经历与发愿女身成佛的事迹,引来世人的瞩目与好奇。藉着丹津·葩默(Tenzin Palmo)访问台湾之际,《人生》杂志特别专访这位承袭藏传佛教法脉的西方比丘尼,带领读者走进她不凡的悟道历程,领略这位西方女性进出雪洞的心境转折,与她协助女性步上佛道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0.
樊丽霞 《管子学刊》2016,(4):98-101
作为代表性的先秦著作之一,《管子》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能全面、系统、终其一生来研究、翻译《管子》的,恐怕只有美国汉学家李克一人。李克教授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专注于《管子》的研究、翻译,通过对这一历程的梳理,可以按其不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旨在对李克教授表示敬意,同时唤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管子》的英译及海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