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情绪智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章总结了情绪智力的由来及其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李嶷 《中国宗教》2012,(5):67-69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佛教就是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传承与弘扬。杭州市佛教协会的这些探索,其实是中国佛教界自身建设的缩影。而佛教僧团,也就是这样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反讽是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深化。内拉·拉森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侧重写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及其挣扎历程。在其代表作《流沙》中,拉森熟练运用反讽艺术来进行人物刻画,推进情节发展和深化小说主题。反讽的运用也使得这部小说更有吸引力,更深刻,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4.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架;第二种将“体用”与“唯识”联系起来;第三种“种子为体,现行为用”是欧阳的创见;但最能代表欧阳思想精神的是第三重也即第四种体用观,因为在这里欧阳其实已经扬弃了体用概念于“相”的思想中。正是出于对“相”的重视,欧阳不但越出,而且批判传统体用观,拒绝一往而谈“体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的区分。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外显层面被试的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是独立的结构;女性被试的关系自我水平要高于群体自我。研究二通过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发现在内隐层面,相对于群体自我,中国情境下的被试具更倾向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自我。同时,研究二也发现外显关系自我和内隐关系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外显群体自我和内隐群体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对自我建构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慈悲地藏忏法》内容的分析,梳理了其中关键仪节程序所体现的佛教对苦难的认识、应对的方法和达到的解脱效果,以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佛教苦难观。基于这样的梳理,发现《慈悲地藏忏法》所要解救的是所有六道众生的苦难,而不仅局限于消除地狱道众生苦难。因此,《慈悲地藏忏法》不仅可以用来超度亡魂,它也适合所有发心修行者礼拜。  相似文献   
17.
18.
19.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根据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在我国开展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早期干预的目的、设置的理由、内容、方式、对象、教师的条件、效果的评价以及开展的步骤等9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沈政 《心理科学》1992,(1):36-39
一、富有前景的多学科课题人的面孔及其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意义已受到许多学科的重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认知心理学对面孔认知的研究,创造了许多研究方法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出面孔认知的许多心理学规律。如左构脸与右构脸的研究发现左侧脸负载着许多的知觉信息;正位脸与倒位脸的研究发现了面孔认知的翻脸效应;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