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世纪以来 ,随着人文思潮的发展 ,生活本体日渐成为中国和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 80年代中期以后 ,此问题在国内学界倍受关注 ,以至被人们称作本体论的“复兴”。本体问题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它的“复兴”表征着现代社会生活以及现代文化正在发生着深层的、体系性的变迁。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巨变时期 ,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本体思想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本体具有深刻而透彻的把握 ,中国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根本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本体是生活世界的本体而不是西方二元文化语境中的物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2.
诗僧贯休     
贯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僧。他不仅佛学造诣深,而且善诗善画,还工篆、隶、草书。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东 《现代哲学》2023,(6):144-151
“张三世”学说是两汉《公羊》学最为核心的义旨之一。两汉《公羊》师说大多失传,董仲舒之说相对零散,唯有何休留下系统性的《公羊》“张三世”说,但何休《公羊解诂》从未提及董仲舒,使得何休的“张三世”是否可以溯源到董仲舒那里遂成为一个问题,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以何休之说为参照系来考察董仲舒的论说,可以发现何休关于“张三世”说的两层内涵在董仲舒那里都可窥见一斑,由此足见董、何之论《春秋》“三世”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不过,董仲舒的“三世”思想虽然不殊于何休,却没有何休那么成体系性的论述,其理论形态相对而言也没那么成熟。  相似文献   
14.
景教的制度     
严锡禹 《天风》2016,(4):20-21
正1625年,景教碑在西安出土,远在杭州的李之藻很快得到碑文拓片,经仔细研究,确认碑文内容与利玛窦耶稣会士所传教义一般无二。从此,关于景教的研究断断续续,持续至今。有关景教教义,论著已经很多。身为基督徒,很想了解唐代景教徒的宗教生活模式,换言之,景教的制度是什么?对此问题,现在掌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冯冰楠 《美与时代》2023,(9):118-120
山水画写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用以锤炼自身的表现形式,培养艺术感受力。山水画是画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后,提炼出能够成为绘画语言的表达符号与创作素材。其不仅是每个学习山水画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从近代画家吴一峰的川西行作品中分析川西独特的自然景观,探寻川西的自然风光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论述对景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中国宗教》2014,(7):40-41
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8.
张礼刚 《学海》2008,(3):45-49
本文以近代历史文献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开封犹太人身份的理解.由于缺乏宗教知识特别是犹太教知识,许多近代知识分子将开封一赐乐业教徒误认为天主教徒或景教徒.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和一些知识分子游历海外,19世纪末期中国知识界开始把开封一赐乐业教徒和西方犹太人联系起来,并认为古代开封犹太人已经完全失去其民族特性,同化于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9.
江静 《法音》2003,(12):25-30
南宋末年,蒙古势力日趋强大,不断挥师南征,偏安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权摇摇欲坠,人民颠沛流离,寺院屡遭破坏。此时的日本,经“承久之乱”[1],幕府统治确立,社会相对稳定,禅宗逐渐受到以幕府执权[2]北条氏为首的武士阶级的崇信,影响日渐扩大。于是,或应日方邀请,或为躲避战乱,南宋不少禅僧远离故土,东渡扶桑,他们在弘扬和发展禅宗的同时,也在书法、篆刻、建筑、文学等领域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僧人——大休正念。一正念,自号大休,嘉定八年(1215)出生于永嘉郡(在今浙江温州)。幼年…  相似文献   
20.
裴休宰相(公元791—846年)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后来做到宰相。裴休宰相不仅有政绩,而且还有虔诚的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