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郜林涛 《五台山研究》2000,(4):25-26,46
八思巴是萨迦派的教主,萨迦派特别尊奉文殊菩萨,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八思巴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出于这种宗教上的倾慕,也为了给忽必烈祈福消灾,于公元1257年,八思巴亲往五台山朝礼文殊圣容,并用“千金铸为佛像,奉祀于五台山”。  相似文献   
172.
位于安徽南部的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所在之地。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极目所望,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寺院、尼庵与民居好像只有用颜色才能区分。在这里的寺院中也总能找到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这些鲜明的徽派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73.
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上的主法法语 此一瓣香,混沌以前,世界未出,全体独露,枝叶遍覆三界,枝条伸入大千,专申供养:常住三宝,刹海万灵,释迦文佛,十方菩萨,伏愿法轮常转,佛日增辉,热向炉中,专申供养。  相似文献   
174.
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布施社会,对社会服务,利乐有情,勤奋努力,精进不退,就是行菩萨行。《八大人党经》说: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  相似文献   
175.
印顺 《法音》2006,(12):25-28
二、善财参访的善知识〈入法界品〉本来是一部独立的经典,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会中有舍利弗!qriputra等五百声闻,与〈世主妙严品〉的“始成正觉”,〈十地品〉的成道第二七日不同。由于有声闻在会,不能见如来境界、不思议的菩萨境界,存有贬抑声闻的意趣,与“文殊法门”相近。如舍利弗领导的六千初学比丘,离开舍利弗,而随文殊师利趣入大乘了[26]。如在海幢比丘的三昧中,声闻与缘觉,是从背上流出来的[27]。〈入法界品〉出发于佛陀的赞仰,阐扬契入佛法界的菩萨大行,到底是与《华严经》其它部分相应的,所以成为大部《华严》的一分。在善财童…  相似文献   
176.
东汉严佛调是传译大乘经典的第一位中国译师,也是我国传译文殊般若的第一位高僧。他所翻译的《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不仅阐明了文殊法的诸多重要思想及特色,而且指出曼殊室利位于诸菩萨之上首,从而宣扬了文殊信仰,促进了魏晋玄学和般若学的兴盛和六家七宗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7.
普贤延命菩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贤延命菩萨是密教中普贤菩萨的衍生形象之一。它具有延长个人寿命、祛除自然和人为灾难、升官发财甚至国泰民安等世俗性功效,故而广受信奉。本文在胪列有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普贤延命菩萨的源头、相貌,延命之修法;并特别指出,普贤延命菩萨的信仰目的、神灵本身乃至于具体修习方式,皆具有浓郁的民间信仰因素。这是首次全面考索该菩萨的成果,因而具有相当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8.
佛祖言语     
竺法护 《法音》2007,(6):1-1
佛告宝女:菩萨有三法,常怀至诚。何谓为三?未曾欺佛,不自欺身,亦不欺诳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179.
佟春燕 《法音》2007,(9):43-47
藏传佛教汇聚了佛教的显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藏传佛教的信奉神系庞杂,除了信奉佛菩萨外,还将祖师、本尊、佛母和护法也作其特有的供养对象,其中又以祖师的供养为首位。本文试对藏传佛教的祖师像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0.
学诚 《法音》2007,(8):43-56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