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近日拜读了王月清、梁徐宁教授合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严谨,令笔者受益匪浅。该书以无神论与佛学的思想关联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和中国佛教思想的研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理解中国佛教的深度推进。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如下特色。一、规范的概念无神论、宗教、佛教这三个概念是该书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62.
何欢欢 《世界哲学》2015,(4):151-159
玄奘"西行取经",在印度那烂陀寺等地广学佛法、造诣非凡,最后在曲女城辩论大会上提出了无人能驳的三支论式,盛名响彻印度,后世称为"唯识比量"或"真唯识量"。本文通过分析"唯识比量"中的关键要素——"简别立宗"这一特殊的因明规则,及其与中观派论师清辩之"掌珍比量"的关系,以佛教新因明奠基人陈那的论辩逻辑为桥梁,明晰玄奘对清辩的学理传承这一重要的思想关系,考察因明学说在瑜伽行派与中观派之"有"、"空"论证中的作用与意义等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3.
哈斯朝鲁 《法音》2005,(5):39-41
在清末民初,北方的佛教非常衰微,寺庙虽多,但都是以经忏和应付为主。东北的佛教更是衰微,以往没有讲经的法师。一直到1921年,近代佛教教育家絯虚法师(1875—1963)到东北建寺办僧学、讲经说法,才有了弘法的法师,使东北缁素两众闻知正法,东北佛教得到复兴。澍培法师是絯虚法师的门徒,曾协助絯虚法师兴建长春般若寺,并出任首任住持,弘法利生,培育僧才。长春般若寺位于长春市清明街,是吉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是长春乃至东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长春般若寺的兴建,起因于絯虚法师1922年到长春讲《金刚经》。当时,地方护法居士丁树敏、张子…  相似文献   
64.
《古兰经》第九十五章,无花果章,是麦加降示的,全章共八节。原文如下: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一>以无花果和橄榄起誓,<二>以西奈山起誓,<三>以这座平安城起誓,<四>我确将人类创造在极俊美的姿态中,<五>然后,我又使他坠落于至低的一流,<六>  相似文献   
65.
8月27日 (星期六,晴)阿尔及尔时间下午二时许,AH1003班机徐徐降落在胡阿里·布迈丁机场,我随着人群走出机舱,一项新的短暂而有意义的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66.
晚明艺术论     
明神宗万历元年至明亡的七十余年.史称晚明.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的开始上溯至明穆宗隆庆年间.对晚明这个时代概念,早在明末及稍后的清朝初年就颇有争议,人们各持一见,众说纷纭.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在时间跨度上要上溯得更远一点,也就是说"晚明"在本文中有较大的溯源性.  相似文献   
67.
包兆会 《天风》2016,(4):52-53
正张亦镜(1871-1931),本名张文开,广西平乐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曾担任《中国郇报》、《大光报》和《真光杂志》等基督教报刊编辑,写下的阐道护教著作达几十种;一生致力于基督教文字布道传教事业,积极探索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8.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水岭,援用大量原始史料,具体分析了主要以外交官和考察游历官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神道的态度的转变,及这些官员基于不同的人生观、政治立场,而产生的不同的神道观。这些变化生动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变化,预示着新的社会变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晚清时期法国天主教对华传教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1723年清朝政府曾经颁布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和中国人信教的“禁教令”,在此后一百多年期间,仅有极少数的外国传教士在华秘密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1844年法国利用《中法黄埔条约》,强迫清政府废止“禁教令”,使得外国的对华传教活动便由秘密转为公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同时向罗马教廷和清朝政府施压,顺利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保护”各国在华传教利益的特权(史称“保教权”)。19世纪末,因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法国又不得不放弃它的所谓“保教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