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洁银 《天风》1995,(5):28-29
“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患难中,神向我们显慈容,施拯救,他在我们身上的作为真是奇妙。若要数算主恩,真是口舌无法说尽。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弟兄姊妹经历过这种奇妙的改变,这里只撷取几个小故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82.
"冲突无所不在,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冲突就在我们当中。"——艾得·罗威尔(Edward Rowell)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会宗派林立,当时有一条街上有三所教堂,分别属于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有一年,他们决定联合举办一个福音活动。活动办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三所堂会的牧师在一起总结时,浸信会的牧师说:"感谢神,这次福音活动让我们教会得到两个新人。"  相似文献   
83.
吴明 《佛教文化》1995,(2):22-24
前面讲过如来禅的四禅八定的初禅,有人提出如何实修的问题。这就是我现在要讲的“数息观”。“数息观”与“不净观”为佛法修定的“二甘露门”。出家人宜偏重于修“不净观”,在家人则宜偏重于修“数息观”。本来“数息”是“六妙门”中“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净息、还息”六个修息妙门之一,而且是首要之一,它既有显教的修法——显教六妙门,  相似文献   
84.
主持本栏目之初,我就想引用佛在尸舍婆林中对弟子说的一段话,当时查阅经书遍寻无着,惟恐记忆有误遂罢此念。去年《法音》杂志登了净因法师的文章,其中正好有这一段,今天转引过来,希望引起本栏读者的思考。“有一次,佛陀在桥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同样,我所知道的法如同尸舍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涅槃。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世上的法多如大地土、林中叶,而到用时往往只需爪中一粒,林中一叶。关键在于应机、方便、实行。佛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在于度众生,使之证涅槃,因此佛所说的法有时只是一句,但若施行便需终生以致。而如能坚持施行则自能证得菩提,这便是我们摘取菩提一叶与同道共修的用意。今天我们选取《本生心地观经》中的一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八个字将是有心向善的人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认知压力问卷、一般元思维量表与情境元思维量表对381名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级、二级认知压力在其中的中介或解释作用。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仅考虑一级认知压力时,建构主义教学能正向预测两种元思维,一级认知压力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部分中介作用;(2)仅考虑二级认知压力时,其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时加入两种认知压力时,仅二级认知压力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6.
史爱军 《天风》2018,(1):15-16
教会的牧养责任是双重的,既要'养',又要'牧'斯托得在《当代基督门徒》一书中谈道:历代以来,教会曾多次尝试把基督现代化,比如'苦行者耶稣'、'教导常识的教师'、'伟大的革命家'、'木匠先知'等。在诸多有关耶稣形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把耶稣看成了'面包师'、'魔术师',此种信仰被称为'吃饼得饱'。  相似文献   
87.
姑息治疗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实施临终关怀、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全面周到的照顾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台湾,已为姑息治疗立法并实施了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项法律本身及其细则、附件等配套文件使姑息治疗更加规范可行。研究规范的姑息治疗及台湾的相关法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姑息治疗的理念,帮助发展大陆同道构建有效实用的...  相似文献   
88.
常新 《管子学刊》2011,(1):127-128
《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对中国思想史影响极大,历来不乏研究。但是由于资料与理论方法的限制,20世纪以前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出现了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如古史辨学派提出的疑古思想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相似文献   
89.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以母语为维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第三语言为英语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维吾尔族三语者不熟练的第三语言的语义表征特点,即他们的第三语言的语义是共同存储还是独立存储问题。结果发现,跨语言的启动条件下,在实验一,启动刺激(维语)与目标刺激(英语)之间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在实验二,启动刺激(英语)与目标刺激(维语)之间没有产生语义启动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第三语言的语义概念表征是同第一语言的概念表征共同存储的;被试的母语较容易启动第三语言,但非熟练的第三语言不太容易启动母语,这是因为被试的第三语言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水平。  相似文献   
90.
“知识论”是西方哲学的中心。“宇宙观”、“人生观”、“目的论”和“价值论”都可以从“知识论”的基础上去推衍,也可以划归到宗教和科学的范畴。但没有“知识论”,便没有西方哲学(“爱智”)。现代西方哲学可以说是由“知识论”发展到“分析哲学”、“科学论”、“语言分析”,因而引发“人生哲学”、“宗教哲学”(包括“存在主义”)的反应。本文探讨易学在这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