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婧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02-1009
心理治疗结果研究中,如何对结果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者发现,不能简单使用统计显著性来考察心理治疗的结果,因而引入了临床显著性的概念以便更准确地从临床角度考察治疗的情况。在验证临床显著性改变中,西方学者提出了JT法、GLN法、EN法和HA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都试图更准确地分析临床显著性,但在心理治疗结果研究中,这些方法仍然存在概念明确性、标准和数据收集完善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方法的创新或修订,还是关注数据解释是目前西方关于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的两大争论。国内也应在心理治疗结果的研究中引入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同时还应考虑效果评价指标的设立和有效测量工具编制的问题,为正确评价心理治疗结果服务,并最终为提高心理治疗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群际归因偏好是一种在归因中偏袒内群、贬低外群的现象,是群际偏好在归因中的一种表现.本文首先探讨了其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随后讨论了内群认同强度和群体显著性等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元分析方法的模拟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程序构造被试总体、模拟实验研究程序进行抽样研究 ,探讨差数显著性t检验方法与元分析方法在检验实验结果数据和进行实际应用方面的差异。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总体效果大小和样本容量有明显关系 ,但与随机抽样分布样本数目基本无关 ;抽样分布样本效果大小的平均值可以作为总体效果大小的估计值 ,它与样本容量和抽样样本数目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提供的实际应用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研究者进行元分析方法实验研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情绪刺激的特定加工路径使其能够有效捕获注意并获得加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加工优势。然而,由于信息加工资源的有限性,由情绪信息引发的、不受自上而下认知因素影响的加工优势并非一直存在。本文根据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加工特点,阐述了情绪注意效应与自上而下注意效应在知觉阶段的注意选择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以及在执行控制阶段,情绪刺激加工与执行控制功能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湖清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6,39(4):862-868
本研究旨在探索刺激的视觉显著性和奖赏价值分别在协同和竞争的条件下对眼跳过程的影响。实验材料为成对的Gabor图案,要求被试选择具有更高奖赏价值的图案,并记录下其眼动过程。实验分为协同条件和竞争条件。结果发现,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奖赏价值对眼跳命中率和潜伏期均存在显著效应;视觉显著性的效应则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出现了分离。刺激驱动过程和目标驱动过程对眼动行为的影响可能是互相区别的两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鉴于心理学界对效应量(effect size,ES)的日渐重视,本文集中探讨了标准差异型和关联强度型ES指标的计算公式及使用条件,并说明关联强度型指标在SPSS软件中的操作。其次,强调ES估计结果的两个报告原则,即明确指出所计算的是何种ES指标,尽可能地呈现ES的置信区间。在ES的解释方面,建议研究者结合具体情况综合权衡结果的实际重要性,而非机械援引各种所谓"小"、"中"、"大"的ES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不同预测率的不确定决策的加工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条件为四种不同预测率的不确定决策任务,控制条件为确定决策任务,对两种条件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反应时,随着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而逐渐增长;2)正确率,被试决策的平均正确率基本上符合数字本身的可预测率。脑电结果发现:在200~300ms的时间窗口内,不确定和确定决策任务下的预测率都诱发了一个晚期的负成分(N2),五种任务之间(随着不确定程度的降低)存在着一个梯度的变化,其中50%和62.5%之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它预测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被试在不确定决策任务中会对不同预测率进行归类表征,并会对不同的不确定程度有不同的知觉。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一日龄雏鸡为实验对象 ,采用一次性味觉厌恶性回避反应和放射免疫测定法 ,分析比较了剥夺雏鸡左眼 2 4小时后 ,右眼学习组 ,非学习组和正常对照组其脑幽亮脑啡肽 (LEK) ,β -内啡肽 (β -ED)和强啡肽 (Dyn)含量的变化 ,从而探讨剥夺左眼视觉强烈干扰雏鸡记忆形成过程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 :1 正常组和剥夺左眼非学习组的两半球之间的LEK ,β -ED和Dyn均为左半球的含量低于右半球 ,特别是LEK其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5 )。 2 剥夺左眼非学习组的脑内LEK含量与对照组非常接近 ;β -ED的含量则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同侧半球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Dyn含量有所下降 ,其右半球与对照组同侧半球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3 剥夺左眼学习组脑内LEK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 β -ED的含量则低于非学习组 ,高于对照组 ,但是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Dyn的含量则相反高于非学习组 ,低于对照组 ,其右半球的Dyn含量与非学习组同侧半球相比 ,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5 )。结果提示 :剥夺左眼视觉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是干扰雏鸡记忆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习训练有助于脑内肽类物质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25名幼儿园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一个边或角有颜色标记的菱形平面的四个角或边位置中藏物找物的任务,来探究几何线索的直接性和显著性如何影响5岁儿童对几何及非几何线索的利用。研究发现:几何线索优先性并不稳定;几何线索的直接性影响了几何线索的使用;在几何线索直接的条件下,几何线索的显著性影响了几何线索的使用;几何线索直接性及显著性均不影响儿童对颜色线索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2,25(2):170-172
本研究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4~12岁中、轻度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他们的适应行为与智力有显著性相关;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落后,其中认知技能发展严重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他们的适应行为仍有着相当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