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对培育学生的是非观念和形成他们为人处世哲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么,在当今形势下,我们高中语文教育如何传承中华美德呢?以下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  相似文献   
42.
梦,这是个受到几乎所有少男少女喜爱的字眼,他们总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这个字眼联系起来。而白日里的幻想,心理学家将之称为“白日梦”。在青春期,做“白日梦”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想象自己当上了明星,受到众多人的仰慕;想象和自己所爱的人散步聊天,甚至有更亲热的举动,等等。  相似文献   
43.
洗心     
内心的垃圾需要日日清理,内洗心胜过外洗身。在《王阳明全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个名叫杨茂的人,既聋又哑,阳明先生不懂得手语,只好跟他用笔谈,阳明先生首先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问:  相似文献   
44.
佛言祖语     
《法音》2006,(5):1-1
(马祖)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  相似文献   
45.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心,最终超越一切束缚,得到涅槃寂静之乐,这是非常美妙的境界。当年佛陀证悟到了这个境界,便从内心流出无尽的悲悯,以圆满的智慧,向我们揭示了“心为法本,心尊心使”的真理。了解心,无疑就是了解了一切事理的根源,而智慧地运用此“心”,就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心”本来是自然的、清净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如同静静的湖水,内不涌动,外无波澜,映现万事万物,明明朗朗。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如同湖面起…  相似文献   
46.
翻开历代典籍,有一句话的出镜率相当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凶强出头。这句话,关汉卿说过,冯梦龙说过,《增广贤文》里也载过,至今老百姓的嘴边还在念叨。然而,是非的诞生真的是因为多开口吗?我看未必,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多开口也就意味着多抢占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延展自己的事业舞台。  相似文献   
47.
俗话说“根深叶茂”。初中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正处在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此时,他们尚未脱离天真幼稚之气息:活泼好动,是非观念模糊,但又不乏向上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管理,不断健全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  相似文献   
48.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以水为鉴,可以启迪人生……  相似文献   
49.
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在世界各国的古代宗教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道教在原始的日月崇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日月之神的姓氏、服饰和威权职掌。在道教中,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月为夜明之神,称为月宫黄华素耀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①道教又称,日中有五帝,月中有五帝夫人。《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说:日中青帝讳圆常无,字照龙韬。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红映。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回金霞。日中黑帝讳澄增停,字玄录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