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概念加工深度影响道德概念水平方位隐喻联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在较深、中等概念加工深度下发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未发现这种效应;(3)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均不存在,即未在启动范式中发现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存在隐喻联结,这种隐喻联结中左表征道德、右表征不道德,并同时受到始源域和目标域加工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闵容  胡竹菁  邱琴 《心理科学》2006,29(3):658-660
本研究采用单一目标映射技术(one-shot mapping)设计实验考察了相似比较中的加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似等级的判定对映射任务中结构映射没有显著性影响。相似加工不一定表现为基于结构的加工,基于特征的加工和基于结构的加工是相似加工中两种并行的加工模式。在反应时方面,基于结构的加工的反应时比基于特征的加工的反应时更长。  相似文献   
33.
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秀艳  朱磊  邹庆宇 《心理科学》2005,28(5):1192-1195
近40年来,验证知识的内隐性一直是内隐学习研究的焦点。传统三大范式常以自由言语报告或是迫选测验作为验证知识内隐性的外显指标,然而各种迹象表明,言语报告和迫选测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Dienes等人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文章将从言语报告和追选测验的局限性着手,阐述主观测量诞生的必要性及其在衡量知识意识性上的效度。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研究旨在考察映射具体性对新颖隐喻加工的影响及语境线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映射具体性高的隐喻加工困难的原因。实验1的ERPs结果发现:知觉隐喻反应时显著长于物理-心理隐喻和直接语义;两类隐喻在有语境线索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语境线索。有语境线索的知觉隐喻比无语境线索在前部位置诱发了更负的N400成分,在中部诱发了更正的LPC成分;有语境线索的物理-心理隐喻在前部、顶部比无语境线索诱发了更正LPC成分。实验2的语义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在映射具体性不同的两类隐喻中,多映射通路隐喻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单一映射通路隐喻。总体结果支持语境线索对新颖隐喻加工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36.
关系类别是指类别的成员身份由一个共同的关系结构决定。其意义来自于其与其他实体的关系或其内部的一系列成分间的关系,关系类别强调关系结构的系统性。文章重点介绍和评述了相似性种类,关系类别和实体类别的联系和差异,关系类别的学习过程及机制———结构—映射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深入理解关系类别的学习;深入探讨校准和映射过程与其他基本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关系类别的学习提供更一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以几何图形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4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两种类比推理任务(大小变化和颜色变化)和其基线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类比推理过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两种推理任务所诱发的波形基本一致,而推理任务与其基线任务之间的ERP波形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线任务之间的ERP波形也存在显著差异;类比推理的加工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编码潍断、映射、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Sternberg的成分理论;推断和映射这两个类比推理所特有的加工阶段都有其对应的脑机制,图式推断阶段主要激活的是前额皮层和双侧的顶叶皮层,类比映射和调整阶段主要激活的是左半球的颞叶、额叶和中央顶。  相似文献   
38.
时间隐喻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时间隐喻研究的现况,分析了时间隐喻表征的主要维度,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时间隐喻的原型为空间-时间隐喻。从运动方式、方向和形状论述了空间-时间隐喻的构念特点,并讨论了空间-时间隐喻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关于空间、时间图式在隐喻映射中的相互关系的几种理论构想和实证研究。由于现有研究主要宏观地对时间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跨文化研究,未来研究将更侧重于微观地研究时间隐喻的认知过程及其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探讨了观察者与观察目标存在相对运动时视觉系统对目标数量特征的适应后效的皮层映射特征, 并与对比度适应后效的映射规律进行比较。包括两项实验。其中, 实验一要求被试在适应目标后转换注视点, 考察眼跳后相同和不同视网膜区域以及相同和不同空间区域的适应后效, 发现数量适应后效具有部分空间-皮层映射特性, 而对比度适应后效则表现出完全的视网膜-皮层映射特征。实验二采用固定的注视点, 考察目标运动后目标原位置和新位置区域的适应后效, 发现数量适应后效不完全依赖于视网膜-皮层映射, 它可以“追随”客体运动重新映射到新的位置, 表现出基于客体映射的特征, 而对比度适应后效则完全依赖于视网膜-皮层映射, 不能“追随”客体移动在目标新位置重新形成映射。两项实验结果提示, 相对于对比度等低级表面特征而言, 数量特征对目标的描述涉及更高的加工水平, 它可以与观察目标的相对运动信息进行整合, 且这种整合在眼跳和非眼跳的观察条件下都可发生。  相似文献   
40.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