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19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2.
儒家性二元论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所流行的八字术(八字易象)密切相关。八字易象是一种以人出生时间的天干地支所形成的阴阳五行之象研究人生及天人关系的术数。其思想观点和术数活动,影响了宋代理学性二元论。八字易象在性、理、气等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中国古代术数及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与意义,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研究术数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我们批判迷信思想,了解中国思想史上阴阳五行思想多方面的内容,也有助于我们吸收传统思想,建立新时代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从易学角度对周敦颐的《大极图》作了全面地检讨和评析。首先揭示了《太极图》的易学合义,即阐发了《系辞》太极生八卦说,提出《太极图》属象数易中的象学。其次,对《太极图》渊源加以考辨,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了《太极先天图》早于周子《太极图》。最后,分析了周子能成功地将道家修炼图改造为儒家图式的原因。指出周子《太极图》的意义在于复兴了象数易,开创了以义理治《易》之新风。  相似文献   
174.
主要探讨我国幼儿对数量大小比较的信息加工模式。实验1探讨幼儿对一位数大小比较的发展状况及其心理表征特点,被试为3岁、4岁与5岁幼儿各20人,要求被试对1-9两两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对不同年龄幼儿对比成绩进行比较与聚类分析。实验2进一步探讨幼儿对数字的语义编码情况及其与数的大小比较的关系,被试与实验1相同,要求被试对1-9每个数字作出大、中或小的编码,然后分析数字的语义编码成绩与大小比较成绩的关系。实验3采用因果设计,探讨幼儿关于数字的语义编码对他们关于数的大小判断的影响,被试为30名4岁幼儿,随机分成训练组与控制组,对训练组被试进行数字语义编码训练,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大小比较的成绩。结果表明:(1)幼儿一位数大小比较直接受其对数的语义表征的影响;(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数的表征逐步表现出离散聚类模式,相应地,对一位数大小比较的信息加工过程就表现为由无序的、随机的过程逐步发展成为层次编码比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5.
敦煌本《十王经》是研究十王信仰的重要资料。过去学界已对其文本系统做过诸多讨论,关注焦点主要是图像与赞文的有无。本文则以经中长行为中心,在综合考察诸本同异的基础上,选择较易识别的列名菩萨数,将文本分为四种:三菩萨本、五菩萨本、六菩萨本、十一菩萨本。四种文本的演变,呈现四种特征:同出一源,三菩萨本最早,五、六、十一菩萨本的增衍异中有同,有赞本后出但不一定最晚。本文的考察可使《十王经》各种文本的思想及功能、十王信仰的演变过程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76.
"感"·"象"·"数"--《周易》经传象数观念的哲学人类学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周易研究》2005,(3):10-18
象数观念是<周易>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象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象数观念本身,而对<周易>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感",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周易>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感"、"象"、"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周易>经传中的象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观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象",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周易>经传象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感;象数因感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观发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7.
与李退溪同时代的韩国学者曹南冥,依据程朱等的象数观念构建了独特的体系结构,这使他对天道与人道问题拥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天道观方面,南冥通过他的10幅图解,勾勒出一幅从宇宙演化-结构一本体追寻-内在规律(包括变化运动原因、必然性、趋势)--天人关系的图景,使理学天道观的内涵得到充分的阐示.在人道观方面,他把太极、乾道变化落实到各正性命、继善成性而立诚的过程之中,较为形象地为人类的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的依据,从而弥补了当时韩国哲学研究注重义理而忽视象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8.
皮锡瑞相信伏羲画卦,同意司马迁等人以文王重卦的观点,认为卦、爻辞都是孔子所作,并以“十翼”中的一些篇目出自孔子.皮氏论《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彰显了他对“汉学“的尊崇,体现了他崇经尊孔观念.由于他有着今文经学的立场,所以其对易学各派的评论也多受先人为主的经学观念的影响.皮锡瑞对王弼义理易学表示推崇,然而他并不忽视象数之学.他从易学史的高度论述了清代易家之易学.在具体的治《易》方法上,皮氏有继承,也有创新.他推崇焦循以“假借说《易》”,还主张以汉碑证《易》.  相似文献   
179.
对勘中西,如果说西方文化以科学式的意识符号系统而见长的话,那么中国文化则以审美式的身体符号系统而取胜.而中国文化的这种身体符号系统,最初发端并集中体现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元符"的<周易>的"易象"之中.对<周易>的"易象"分析表明,该身体符号系统具有有别于意识符号系统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特征,也即其具有符号的亲身性而非祛身性,符号的感情性而非思知性,符号的家族性而非个体或整体性.无疑,对<周易>的"易象"这一身体符号系统特征的重新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真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其特有的本来面目,而且也为我们克服今天人类符号学日益深重的"唯心主义"的危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0.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