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22.
本文就帛、今本<周易>的乾、坤两卦中,找出四个相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包括:1)三才分位,不适用于<乾卦>;2)重新定位,有助于了解"朝乾、夕惕"义;3)<周易>申明坤须从阳,与帛书<衷>言阳之得阴,男下女不同;4)<周易>用"用",与帛书用"迵",是先贤用<易>从神权通向人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3.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波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5,28(1):32-35,31
成瘾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果网络系统.有三种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综述了成瘾的脑机制和遗传基因观。心理学模式主要介绍成瘾人格的研究现状,以及成瘾的强化观。社会因素则阐述了创伤性事件、父母及同伴压力对成瘾的影响。本文支持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瘾行为的发生,以期从成瘾易感和维持因素的探析上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4.
刘彬 《周易研究》2003,(1):19-26
本文通过对《大戴礼记·易本命》中一段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段资料的言论被置于“易”的境域中,论说者是从易道的高度阐发万物性命之理的,其论说本于古易象数,采用了“义理本于象效”、即“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由此,本文对《易传》“观象系辞”和古籍中“义理本于象数”的学术理路和阐述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从“象”的本质入手,给出了其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225.
苏轼站在义理易的立场,从卦爻结构的角度直接阐明了其解易宗旨.他在解卦中多以"卦合而言之"、"爻别而观之"以启文端.这就是<苏氏易传>在解卦实践中提出的"卦合爻别"说.我们可以从苏轼易学的立场、苏轼对易学史上卦爻结构观的考察以及对"卦合爻别"方法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苏轼在卦爻结构观上的"卦合爻别"说.  相似文献   
226.
季蒙 《周易研究》2004,(3):58-61
论文通过对<说卦>中纷繁的类现象的讨论,旨在说明周易观象取类思维的规律,从而接通中国学术中类思维的规律,指出类思维是贯穿在古代思想学说中最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227.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8.
三、《易经》并非儒家经典《易》古经既是占筮典籍,又与《老子》有着深切的内在思想联系,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五斗经》皆已引《易》入道,自汉代以后历来皆重视《易》学,成为道教义理的渊源之一。那么为什么《道藏》只收载“道教易学”方面的道书(亦即与道教修持方术及科仪有关的注释之作),而不直接在“本文”部类中收载《易》古经或《易》古经与《易传》合二为一的《周易》呢?究其因由,道教自认属道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流,司马迁《史记…  相似文献   
229.
线索熟悉性与易接近性对FOK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伦  孙延超 《心理科学》2004,27(2):261-263
本研究目的探讨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与FOK判断的关系。两个实验以中文词为材料.采用重复启动操纵线索的熟悉性,用联想集大小操纵易接近性,线索词和目标词之间无联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和易接近性都有促进FOK判断的作用,但二者对FOK的作用是独立的,且不同步。文章最后讨论了线索熟悉性与易接近性的控制条件可能影响二者在FOK判断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0.
药物成瘾过程的心理-神经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药物成瘾一般被界定为强迫性药物寻求和药物摄入的行为模式,是一个由偶尔用药逐渐过渡到强迫性用药模式的过程。成瘾过程伴随着一系列脑机能和心理机能的改变,但对药物滥用如何导致这些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诱发成瘾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本文在简要评述拮抗过程模型和异常学习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诱因一易感化模型的主要观点及其行为实验和神经心理学证据,并提出成瘾理论研究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