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非洲沙漠里有一种鼠叫黄豆鼠,这种鼠喜欢群居,五个至七个一群,群中有头领,威信很高。每年鼠群都要更换头领,现任头领要接受群中另一个最强壮的鼠的挑战,如果头领失败,那么它就要让出头领位置,如果它赢了,还要继续作头领,直到有一天它被打败。  相似文献   
752.
海德格尔的这封贺信,出自《海德格尔全集》16卷,是迄今所知海德格尔评述道家的文献中,最为晚近的一个。在此信中,海德格尔引用了《老子》第9章和第15章中两处话语,来说明艺术的本性,思考现代技术对于人类的威胁以及合理地应对它的方式。  相似文献   
753.
754.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各种冲突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时代,但人们的反思往往基于现代或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传统,因此难以跳脱既有思维框架的限制。道家式的思考或可提供一个更新、更根本的视野和视角。老子之道反映了精英阶层及人类整体的认知的局限性,老子的正反相生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性,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狭窄和盲目,以及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困境。  相似文献   
755.
756.
杨景安 《天风》1995,(12):9-9
亲爱的耶稣,圣洁慈爱的主!在天寒地冻、星光明亮的夜晚,你为了拯救我们,从天父那里屈身来到人间。生活在罪中的人们何尝知道救主降临,只用马棚迎接主的到来。圣婴降临,大地沉睡,人们沉睡,只有天使和守夜的牧羊人,以及随后来的三位东方博士恭候了圣婴诞生。主,你的爱何等大,甘愿为担当我们的罪,亲现圣体来到人间。主啊主,王的床榻你不睡,富贵人家的锦被你不盖,文士哲人的床单你不沾。你不轻看卑贱,不小视低下的马槽。  相似文献   
757.
一、《通微道诀》的出现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不但在治理国家和对外关系方面很有作为,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威震四方的开元之治,而且在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方面颇有建树,迎来了古代时期中国文化的难得的开放、多元与昌盛局面。他虽然实行的是兼容并  相似文献   
758.
自《庄子》提出“络马首,穿牛鼻”是否符合牛、马本性问题以来,传统儒家纷纷做出了不同回应。程、朱认为牛之穿而耕、马之络而乘是“天理自合如此”,从天理本体论为“络马首,穿牛鼻”奠定了先天合理性基础。湛若水认为“络马首,穿牛鼻”是“理感而义形”的结果,他强调的是人与牛、马——物的交往过程中,仁性即道德意识的呈现,当此仁性之呈现即为天理即为义。王船山批判了程、朱的解释,他认为“络马首,穿牛鼻”是“用物之道”,其合理性是人类赋予的,是人道自决、与物流通的结果。人与物——牛、马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不再面向存有论,而是通过基于天道乾德的人心在自由权衡的道德实践过程中贯通彼此。儒家对“络马首,穿牛鼻”问题的不同阐释,共同蕴含着光辉的道德理性,揭示了儒学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追求自我突破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59.
陈徽 《孔子研究》2023,(4):20-31
汉初儒道关于治术的有为与无为之争,本质上源于其天道观的根本分歧。对于天道的不同理解,既是儒道有为与无为之争的信仰依据,也体现为他们本质有别的天人感应说和工夫论。天道观的分歧也使得儒道的阴阳刑德思想表现出形似而实别的特点:尽管儒道皆主张阳尊阴卑并以刑德配阴阳,但二家赋予阴阳刑德说以截然不同的伦理政治意义,提出了迥然有别的治世主张。进而言之,儒道的有为与无为之争也可归结为文质之辨。如何看待此辨,关乎如何看待人性以及何为文明、文明何用等重要问题。在此,道家尚质抑文的价值取向及其无为之术所可能导致的风俗鄙陋、人心败坏之弊,随着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发显露出来。所以,武帝以后儒术得尊、经学昌明的思想文化局面的形成,不仅是儒家尚文重教的属性使然,而且是历史时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60.
文睿 《宗教学研究》2000,(1):107-111
从初唐到盛唐.重玄趣味经历了从纯概念性思辨向修仙之学的复归,这在道教美学上则体现为一个从建构审美理想到关注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转交过程。李荣是这一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试图从他的渐修观、道体论、体道论几个方面整理其思想,并为重玄荚学的演进脉络安置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