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于 16 30年及 16 45年南通的两次民众暴动 ,是江苏明清史上一次颇有影响的盐民和市民结合起来的反抗封建统治斗争 ,引起南通学界重视。笔者在南通学术界探讨的基础上 ,提出两个新的见解 :一是这次暴动是由秘密组织罗教支派天罡党领导的 ,是一次有组织的暴动 ;二是这两次暴动是以灶民为主 ,并由盐商参加的一场联合斗争 ,在明清史上尚属少见之例。对  相似文献   
122.
周永恩 《美与时代》2013,(12):106-106
一、大众的审美观就是评价标准--兼谈艺术作品鉴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过:“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讲的就是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客观性指作者表达的思想是唯一的,主观性指人们在鉴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自己的思想见解、情绪感情来评价和充实鉴赏的对象。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可能产生不甚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和反响;而同一读者(观众),随着主观条件的变化,即使面对同一作品,他的感受、体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鉴赏的主观性,既表现在不同的读者(观众)之间,也表现在同一读者(观众)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的发展,以及心境情绪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23.
禅宗对中国文人画艺术美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在唐宋之际勃兴,在明清时期禅学书画论大放异彩——除了整体风格追求境界的超然、韵味之美外,其不拘一格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种禅学意义上的"怪美"。这一"怪美"的审美趣味彰显独立个性,不为俗世牵绊,以世事为背景,承袭陶渊明、竹林七贤等魏晋以来的"怪才"而另有独创。  相似文献   
124.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9,(2):58-58
刘永华在《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神乐观是明清时期在王朝祭祀礼仪中承担唱礼、奏乐、舞蹈等职能的机构。从明洪武十二年(1379)创建,到乾隆八年(1743)改组,神乐观共存在了374年。  相似文献   
125.
僧职是办理具体寺务的职能机构,在丛林中起着辅助住持、服务僧众、维持共住秩序的重要作用。僧职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以及权责关系可以统称为僧职制度。明清丛林僧职制度承继宋元制度文化传统,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在中国寺院制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6.
周韶华提出隔代遗传的理论主张,认为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跳过元明清文人画的传统,到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中去追寻中国画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根源,以实现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他的大河寻源和梦溯仰韶由于兼具绘画形式探索和创新理论建构,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鲜明的当代  相似文献   
127.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兴盛,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仕女画在内容、形式、审美情趣、笔墨技法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点。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8.
孔潮丽 《学海》2002,(4):195-197
明清两代 ,江南流动人口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经历了聚集期、第一个高峰期、混乱期、第二个高峰期及衰落期等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江南流动人口形成原因、结构、特点各有不同。本文将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 ,以求得对江南流动人口全局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9.
清代四川乐山存在着时间较长且跨越代际的文人扶乩现象。康熙末年,时任四川上川南道观察的汪锡龄通过扶乩的方式“跟随张三丰”修习丹道,并初步整理了与张三丰相关的文献。道光初,乐山儒学生员李西月效法汪锡龄,重新组织张三丰和吕洞宾乩坛。李西月以扶乩修习丹道之事,引起了当地众多退休高官和儒生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加入其中,不仅建设了固定的乩坛活动场所,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宗派意识。汪锡龄、李西月等人虽然没有正式入籍道教,但是其修炼法门源自道教,并在宗派建构上有意向道教认祖归宗。研究明清时期的文人扶乩现象,可以为学界认识明清道教发展动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0.
受贵州省物局的派遣,我专程到位于黔东北武陵山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蒿菜村“德高现”苗寨考察,以便将“德高现古建筑群”向国家物局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德高现所处地势极为险要。寨内民居、院墙、卡门和寨墙、战壕,大半建于明清时代,最早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