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西藏:巴尔蒂斯坦的伊斯兰化过程陆水林巴尔蒂斯坦,又称小西藏,地处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面积26205平方公里,人口223296人(1981年),另有10余万人在巴基斯坦其它地方和国外谋生。巴尔蒂斯坦居民全部信奉伊斯兰教。1989-1994年间,笔者曾...  相似文献   
22.
郜琳 《法音》2023,(10):57-64
犍陀罗国是十六国时期北印度文化中心,也是梵语语法家波你尼、佛教诸论师如那罗延天、世亲、无著、法救、如意、胁尊者等的故乡,在《大唐西域记》(下文简称《西域记》)中又被称为健驮逻。东晋高僧法显从帕米尔高原出发,曾到过此处,并在《法显传》中记载,此地当时被分为三个国家:宿呵多国、犍陀卫国和弗楼沙国。到唐代玄奘西行时,这里统称犍陀罗,隶属于迦湿弥罗国。  相似文献   
23.
东汉章帝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带领数量有限的汉军纵横于西域各国之间,立志要完成开通西域的伟业。班超准备进攻叛乱的龟兹国,但依靠手下仅有的一千多汉军显然是不够的。当时乌孙兵强马牡,和汉朝关系也不错,为了能从乌孙借兵,班超上书请求朝廷招抚慰问他们。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要求,命令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并携带了大量精致的丝织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孙国王。  相似文献   
24.
秦淮乐妓现象是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乐妓文化历经千百年漫长发展,到明代才注入了新的内涵-青楼女子不只花容月貌,还具备前朝各代妓女所没有的修养和气韵.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乐妓增添了文儒气息,而一代乐妓名媛也对文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1993年,一具盖有"明故太医院御医东川顾君之柩"锦罩的夫妻合葬墓,在上海打浦桥出土,有关御医顾东川(名定芳,字世安)的人物考证、医学文物考古研究;以及他在中医文献学方面的贡献,笔者已经另有论文发表[1,2].本文主要论述顾定芳在中医心理治疗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6.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27.
陈恒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于1923年10月9日完成,同年12月和1927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燕京大学《燕京学报》上相继刊出,之后合集成书。《元西域人华化考》一经面世,就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今天我们再读此书时,深感陈垣先生对“华化”这一课题所持的精度与高度,他以元代西域人仰慕并“效仿”学习中国文化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张阳 《中国道教》2018,(2):68-70
2018年1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刘康乐博士的专著《明代道官制度与社会生活》,这是他的第二部关于古代道官制度的研究著述。康乐君对道官的研究早在2010年前的博士选题就已开始,至今已近10年的光阴。2010年,康乐君以《中古道官制度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被纳入四川大学《儒道释博士丛书》得以出版,该书的研究止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29.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无善无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无善无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