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1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以贵州学者孙应鳘<淮海易谈>为例.探讨当时学者如何以心学思想诠说<易经>,冀能由是得窥明代王学与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应鳌自青年时代起,即与王门后学广泛接触,其所作<淮海易谈>一书,在原先的朱注框架、图书概念、解<易>方法中,却将<易>理与心学巧妙结合,先论<易>者,心也,最终推衍出致知则得<易>的结论,明白可见其企图藉易学以彰显王学价值的用心,应鳌之易学,始于朱子,却成于阳明,明代王学与易学之间的互动,可由是得见一斑.  相似文献   
92.
明代独特的道德生活是有其偏执的政治导向、失序的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无根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究其实质乃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念无力为新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提供价值支撑,道德生活中的种种失范现象最终都导源于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相似文献   
93.
武巍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10-110
明代对于汉藏之间的互市非常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互市的整体研究,某一时期、地区互市的研究,互市的制度、管理体制研究,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的研究及其它方面的研究等几个角度对明代汉藏“茶马互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4.
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启蒙思潮的影响,中国美学到明代为之一变,散发出浓重的生命意识。阳明心学、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性灵说,冯梦龙的三言、凌初的二拍,无不以生命为视角,共同叙写出关乎生命的形体、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原则的美学长卷,显示了明代生命美学的独立性、形象性、世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95.
夏寒 《学海》2007,(4):167-172
南京地区是明初功臣的重要集葬地,功臣墓葬地的选择在时间上有明显的规律.在明孝陵未建之前,功臣或葬南京或归葬,没有定制.孝陵位置确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善终的功臣武将葬入了钟山之阴.在洪武晚年,明太祖大开杀戒,功臣殁后不再葬入钟山之阴,而葬于南郊.  相似文献   
96.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8,(6):19-19
天官像明代,铜铸鎏金,高80.5cm。天官为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之一,又称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我国对天地水的信仰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97.
李兵 《现代哲学》2006,(4):108-112
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成人性用品研发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愈益刺激了人们追求享乐的欲望.男女对性爱满意度的关注,催生了民间医家在继承传统春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发各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成人性药品,并以著作的形式加以推广普及,性药品的开发也反映了明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100.
《学海》2016,(1):195-200
过往学界在论及明代南京教案和福建教案缘何发生时,都将原因归结为东西二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政治压力。虽然这两次教案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但导致二者发生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就南京教案来说,主因在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集权政治的危机感,从而促使集权政治对影响日益扩大的天主教传教活动进行打压;福建教案发生的,根源在于耶稣会士本身传教策略的失误,而这一策略导致下层百姓与耶稣会士之间的疏离感,也造成了下层百姓对于耶稣会士的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