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21.
“家”的结构分析:当代青年人“家”的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代青年人心目中"家"的概念表征进行了研究.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字词联想法来收集数据.以"家"一词为刺激,让317名被试进行自由联想,选出前80个联想频率在4.3%以上的高频概念词语作为分析单位,做成卡片另请80名被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它们之同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家"概念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是从以下5个方面来表征的:(1)家的情感意义;(2)家人与安全感;(3)家的物质基础;(4)责任与义务;(5)琐碎与冲突.  相似文献   
922.
本文藉清末民初民间儒教的典籍,探讨民间儒教的修行观。指出,"修心、修炼、修道"是民间儒教修行观的轴心思想,三者间在最初阶有次序、层级之分,但进入真实的修行后,三者之间是连续的整体,呈现出民间儒教关照部分与整体,不偏一隅的修行观。  相似文献   
923.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它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本文主要探讨<圣经>思想对西方妇女观的影响.文章认为,<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924.
《贵州民族宗教》2005,(3):14-15
199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他们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优秀代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彰显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  相似文献   
925.
文章指出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社会公平观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男女性别之间的公平这三个方面,道教的公平思想也同样涉及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926.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关注圣经文本较多的一位,也是对圣经主题有着集中阐述且研究较为深入的思想家。这种关注和研究因为其所面对的社会背景、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的不断变化而时常转移视角,恩格斯的圣经观在这种转变中发展、完善。恩格斯的圣经理解主要表现在科学理性地理解圣经、历史批判地看待圣经、系统全面地解读圣经等方面。这些理解圣经的视角与恩格斯本人的宗教观息息相关,更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7.
1922年,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其晚年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这样谈到了人权问题:尽管中国在数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但人民毕竟已得有相当的人权,纵不必自豪,亦未足云  相似文献   
928.
对《管子》《商君书》与《韩非子》三部经典的法家著作中的信任观与信用观进行了分析,得到法家学派信任观的四个特点:重视个体信用但并不盲信道德;明确信任的作用但对信任非常谨慎;试图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来保障信任;辩证地区别了个体信用与国家信用这两种不同层次与重要性的信用。法家学派塑造过辉煌的国家建设成就,其信任观在当代中国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9.
夏福英 《现代哲学》2017,(3):148-154
"和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重要命题,古代学者一般从自然观、政治观、伦理观方面来讨论"和同"问题,现代学者则从文化观方面来讨论。从自然观上说,世界最根本的特点是差异性,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和而不同"。因此,承认世界是万有不齐的差异性的和谐统一,是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君主应善于用"和而不同"的观点,吸取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做出万全之策。在伦理观上,人们可以从"和同"观上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文化观方面,"和而不同"命题可以作为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基本原则。对待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与文化,人们应采用世界有识之士所共同倡导的"文明对话论",而非"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930.
近代中国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与现代化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不适应之处。陈焕章为建立儒学与现代性的关联,在《孔门理财学》中,他重新诠释了儒家传统的义利关系,阐发了新的四民观,使儒家经济思想变得切实可用,并能够在中国现代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陈焕章对儒家经济思想做的现代诠释,一方面是想要达到保存儒学、昌明孔教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在试图用儒学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同时也希望以儒学的经济思想限制或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追求保存儒学和走向现代化问题上的双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