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威严而忙碌的。他经常披着星辰出门,踏着月色回家,匆匆吃过晚饭,就在灯下写材料。我搬个矮凳坐到旁边,用手指沾着唾沫翻书,故意把书掀得哗哗响。正伏案疾书的父亲,偶尔会把目光从纸页上移开,轻轻地拍拍我的头。  相似文献   
82.
当数据成为记忆的一种样式,且以一种更为本源的形式进入到记忆的产生与构成之中时,记忆伦理的探究就必然与数据相关联。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为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对记忆伦理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为数据的伦理属性与记忆伦理之间的羁绊以及数据相关的伦理问题与记忆伦理之间的羁绊。这些影响与羁绊正是记忆伦理的新面相。从技术伦理学的视角看,当其介入记忆时,会引发一些记忆伦理问题,同时也会解决一些记忆伦理问题;从记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记忆与技术的深度关联使得对记忆伦理的考察必将技术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83.
采用步下法和步入法观察石杉碱甲对樟柳碱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樟柳碱可使动物步下平台和步入暗箱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增加以及错误反应动物的百分数增加。石杉碱甲对樟柳碱所致的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石杉碱甲可使动物步下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使动物步入暗箱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以及错误动物的百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84.
一、问题的提出以往对记忆自然恢复现象常采用同一组被试多次复测得出,作者认为其间有复测带来的学习因素,因而其结论不是单纯的记忆自然恢复规律。故作此  相似文献   
85.
孙沛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98,31(3):254-261
该研究探讨语义范畴组织在长时记忆项目再认任务中的作用。实验材料的记忆广度内和记忆广度外词表,实验采用项目再认固定集程序。结果表明被试反应时间随记忆集增加而增加,同时“是”“否”反应的斜率一致;  相似文献   
86.
采用跳台法和避暗法观察中医秘方TCM901和TCM902以及脑复智和尼莫地平对樟柳碱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较好地改善记忆障碍。使动物下跳台或步入暗箱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使它们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结果还提示,TCM901和TCM902的作用与脑复智和尼莫地平相比,效果几乎相仿,但其中TCM902的效果似乎更好。  相似文献   
87.
记忆障碍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些常见记忆障碍测量标准工具及其它方法,认为这些工具或方法的形成依据于当时流行的记忆理论,但目前流行的记忆理论都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不能正确刻划人类记忆现象、阐述记忆机制,导致这些工具或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提出记忆研究或遗忘症研究都迫切需要加强对新的测量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8.
郭春彦  朱滢 《心理科学》1998,21(2):118-121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集中注意和补笔练习对立即回忆、延迟回忆的影响。实验一以英语单词为学习材料,使用组间设计方法,实验组采用附加追随程序和补笔练习;控制组为自定学习方式。学习结果表明:在自由回忆英文单词、听写英文单词和中译英三个方面,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实验组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低分组学生的学习。实验二的学习方式与实验一相同,通过4次测试的回归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学习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控制组。  相似文献   
89.
王常生 《心理科学》1998,21(4):336-340
采用WMS-CR和MMSE筛选了9名遗忘症患者,采用自由回忆和再认两项任务观察了他们及正常对照组的外显记忆。结果发现:遗忘症患者两项外显记忆任务操作呈分离现象,自由回忆任务操作明显受损,再认任务的操作尽管较对照组低,但与对照组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推论;①外显记忆受患者损伤的颞叶或间脑结构调节。②再认任务至少包含两种性质不同的潜在加工过程,一种为意识性重组加工,另一种为无意识自动加工,两者相互独立地贡献再认任务的操作。正常人意识性重组加工的贡献占优势,掩盖了无意识的作用。遗忘症患者意识性重组加工损伤,无意识自动加工部分代偿作用。③先前研究未对遗忘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筛选,患者对再认障碍可能源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而非记忆障碍之故。  相似文献   
90.
以5.5~6岁幼儿为对象,自1989—1991年用三种不同性质学习材料,进行三次实验。有效被试人数为268,573,366人。表明学习后40天内多次呈现记忆自然恢复高峰。1992年数学实验表明学习后第7天复习(高峰期)的长时记忆效果优于第5天(低谷期)。现有记忆理论无法解释本现象。提出了以学习为始点的生理活动节律对保持材料自动加固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