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42.
黄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41-141
一.概念提出 毕业班作为升学的衔接阶段,应试训练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海量的试题训练中,学生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错,若任由错题散落在试卷、练习册、课外书上,既分散且数量庞大,在学生需要时翻看起来较为麻烦,尤其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更无法做到全面仔细地翻看所有错题,使错题的价值大打折扣。若把错题收集起来,进行整理注释,在复习时可以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因此,建立错题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3.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一堂课40分钟,虽说时间是固定的,但如何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有限的时间发回最大的功效,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是每个教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生活的选择     
迈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青年,他总是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说着积极的话。如果员工一整天的心情很糟糕,他会告诉他们该如何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他的这种处事态度让我很好奇,终于有一天我找到迈克问他:“我不明白,你不可能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那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5.
时间在不经意间逝去了,回头却发现两手空空。不甘于时间只留下苍白的记忆,我们低头赶路或者昂首奔跑,期望在烟尘的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这时,我们专注于前方,往往会错过许多沿途的风景。  相似文献   
46.
利用眼动分析技术,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和分值的计算项目,探讨了在有时间压力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分配。结果发现:(1)在首次项目选择上,学习者优先选择学习率最高的项目;(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项目选择次序也是根据学习率由高到低。总之,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如果需要权衡难度与分值,学习者会考虑单位时间的获益,也就是以学习率为议程的主要依据。研究不仅利用眼动分析技术证实了基于议程的学习时间分配模型,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学习率是设置学习时间分配议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出发考察八主祭祀。认为八主祭祀并不是分属不同诸侯国的不同神祇在专属齐国后被整合才形成的。文中指出:八主是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相关的一个有明显内在结构的祭祀体系。八主祭祀不是此前研究者们所推想的东夷“夷人”的崇拜和祭祀。这个祭祀体系以中原古代时空文化体系为根干,与燕齐古代长生与升仙文化密切相关。从泰山封禅与长生之间的关系思考,这个祭祀体系很可能是封禅泰山所祭神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8.
钟小缘  喻晓锋  苗莹  秦春影  彭亚风  童昊 《心理学报》2022,54(10):1277-1292
相对于传统的离散作答数据, 作答时间作为连续数据,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改变点分析(change point analysis)技术在心理和教育领域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本文一方面对改变点分析在心理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个综合的总结和分析; 另一方面, 将基于作答数据的两种改变点分析统计量推广到作答时间数据, 将改变点分析技术应用到测验异常作答模式:加速作答speededness的检测上。采用两种检验方法: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 分别在已知和未知项目参数的条件下, 实现异常作答模式的检测。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加速作答行为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检验力, 同时能够很好的控制I类错误率。实证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50.
提取练习效应揭示了提取对记忆保持的关键意义;学习时间分配的有关研究表明提取练习效应的大小可能与材料难度有关。两个实验探讨了提取时间与材料难度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2(提取时间:短,长)×2(材料难度:容易,困难)的混合设计,5分钟后测查记忆保持水平。实验2采用类似设计,将最终测试间隔延长至24小时。结果发现,⑴ 延长提取时间均提高了记忆成绩和记忆保持率。⑵ 即时测试条件下,提取时间较短时,不同难度材料的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提取时间较长时,困难材料的记忆成绩高于容易材料;困难材料的记忆保持率在不同提取时间下均高于容易材料。⑶ 延迟测试条件下,无论提取时间长短,困难材料的记忆成绩及保持率均高于容易材料。研究表明,延长提取时间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受材料难度的调节;情境背景和必要难度是解释该调节作用的可能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