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给22名被试呈现若干组在外形与纹路上变化的电池图片,要求指出何种类型的电池有电.结果发现,被试会快速觉察电池的共享特征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如若电池间无共享特征,被试则需较长时间才给出"无法概括"的反应.共享纹路时,被试在"共享-无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明显快于 "共享- 有干扰"条件下的反应,体现出假设形成与验证的过程.共享特征为外形的反应时短于共享特征为纹路的反应时 ,这说明被试在任务中采用的是整体优先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62.
我们通常利用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如视觉、听觉、嗅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信息.为了确保对环境的正确感知,大脑必须把对同一物体特征进行表征的不同感觉信息整合成一致的、稳定的信息.以往的研究证实不同感觉信息之间是以统计最优化的模式结合的.文章首先综述了在贝叶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计最优化模型以及其行为实验验证方法.然后,介绍了相关的神经成像研究结果和具有生理意义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3.
真值在最初的时侯只有一个。为了更好地把握“真”这个真值,才引入了真值“假”。在数学推理中,有这两个真值就足够了:因为处理数学句子只需使用一阶逻辑中的二值语义和证明论。然而当我们获得的信息不完全准确、有部分错误甚至被扭曲时,这两个经典的真值就不足以灵活地表达和处理我们的知识。我们将首先分析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在处理Rényi—Ulam问题时所起的作用。“二十问”游戏中的信息流遵守布尔逻辑的规则,相比起来,该游戏的Rényi—Ulam变异所产生的回答却可能是错误的,对同一个问题重复提问得到的两个相同的回答所产生的信息,要多于仅仅只回答一次时得到的信息:幂等律A&A=A不再成立。这个游戏中的回答遵守卢卡西维茨的无穷值逻辑。这一逻辑在处理连续事件的融贯概率估计方面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能够推广处理yes—no事件(即在任一可能世界中,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的那些事件)的菲尼蒂概率理论。假定事件集E={X1…,Xn}等于某布尔代数F上的一组元素,菲尼蒂证明了,定义在E上的映射p是“融贯的”当且仅当它可以延拓到F的概率测度上。p的融贯性意味着,如果一个赌徒A把概率度p(Xi)分配给每个事件Xi,他的对手B不可能迫使他下注,使得B确保在每个可能世界中都赌赢。菲尼蒂利用他提出的融贯性标准,得出了概率论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使用卢卡西维茨逻辑,我们把菲尼蒂理论推广到测度值为实数区间[0,1]的那些事件上。只要经过恰当的规范化,这类事件的例子就是大量地、或显或隐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打赌之中。  相似文献   
64.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5.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66.
句子理解的心理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2006,29(4):1010-1012
在回顾传统的反应时范式下的句子理解的研究发现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研究范式的优劣,进一步阐述了ERP研究范式下的新发现与新的理论分歧,检讨了ERP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7.
朱鹂 《天风》2013,2(2):8-9
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是一位多产的德国作曲家,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融德国的复调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身。他与巴赫、维瓦尔第一同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8.
设计一个理想测验和被试作答情况,在单、双参数模型下进行能力估计,存在第一、二未契合现象;增加c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一未契合现象,仍然存在第二未契合现象,同时存在第三未契合现象;增加γ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二未契合现象,仍然存在第一未契合现象,同时存在第四未契合现象;同时增加c、γ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一、二、三、四未契合现象。最后概述了c、γ参数的测量含义  相似文献   
69.
探讨中国儿童数字估计的表征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以92名幼儿园、一年级及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幼儿园儿童在数字估计更多地采用对数表征,而一二年级的儿童在数字估计中更多地采用线性表征;实验二以86名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一年级儿童有一半采用对数表征,另一半采用线性表征,而三五年级儿童大多采用线性表征。中国儿童的数字估计表现出与美国儿童相同的发展模式,都是由不精确的对数表征逐步向精确的线性表征发展;人的数表征有多种形式,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也会因任务难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表征模式。中国儿童精确数字估计能力的出现要早于美国儿童。  相似文献   
70.
使用单任务研究程序,采用引入提示线索的方法,以产生时距作为反应指标对存在间断的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和提示线索效应(注意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并对间断时距的效应、产生时距与等待时距的关系问题作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间断位置(等待时距)因素是被试时间判断的主要线索,被试的产生时距随着等待时距的增加而延长。间断实验中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提示线索效应,此效应既增加了时距估计的变异,又延长了被试的时距估计。无间断实验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显著的间断期望效应,被试对间断的期望有损于时间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