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时与五行相配在战国中后期成为一个思潮。我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把握既需要审视阴阳、四时、五行的传统渊源,也需要从西汉时期阴阳五行融合的完成态反向回溯。在《管子》诸篇中,四时五行相配时也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我们从阴阳二气与"五政苟时"两个角度来理解四时五行相配何以可能的问题。《四时》与《五行》篇中呈现的两种思想形态差异与《管子》同《礼记·月令》系统在四时五行相配问题上所产生的差异很不相同。阴阳(四时)五行合流之所以成为一个潮流并存在形态差异则与战国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政治改革思潮、理性祛魅思潮、区域性月令系统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心算活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算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心算活动具有明显的问题大小效应,其加工过程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存在密切关系。此外,对心算的加工机制进行跨学科(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的综合研究,是今后心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加工速度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7~19岁被试140名,对四种不同任务进行操作。结果表明,相同图形的空间调整过程速度除7岁年龄段以外,其余年龄段变化较小;不同图形调整过程速度、不同字母转换过程速度和不同字母的转换差异速度到11岁以后,基本保持不变,而且,图形调整速度和字母转换速度基本相同;词的转换时间比字母的转换时间要长,且13岁到15岁是一个转折点;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选择和反应过程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不能较好地描述字母转换过程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直线方程则不能很好地描述不同任务加工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最后,本研究对信息加工阶段及其年龄差异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验验证短时距守恒性的存在,并考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距守恒性判断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本研究提出了衡量儿童短时距守恒性判断发展水平的参照指示。结果显示:(1)儿童在短时距时间守恒性判断上有年龄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连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儿童短时距守恒有三个发展水平,5-8岁为第一水平,9-10岁为第二水平,11-12岁为第三水平,各水平儿童使用的策略不同。(2)各组儿童所采用的认知策略随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进步,在时距守恒中各认知策略出现的顺序为:恒等性——同时性——互补性——逻辑性。(3)儿童时间守恒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要迟于、难于空间守恒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北宋苏轼,既因撰写《东坡易传》而具备了易学家的资格,又不时关注《易》的筮占之用,在筮卦变占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筮占操作可接通、感通大化流行的宇宙场域或曰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而将与疑惑相关的信息收摄呈现于所得的六爻之卦上。卦有动爻时,断占的规则是,动爻有几个,之卦(变卦)就有几个,因而由本卦向之卦的变迁及其所昭示的时的境域变迁,就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这与春秋时人以及朱熹的见解存在莫大差异。在后者那里,无论动爻是一还是多,之卦只有一。前者较之后者具有别样深层的易学底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并给予超越筮术的易道层面的深入开掘。  相似文献   
16.
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中的事件记忆产生影响,但是事件后情绪环境如何影响记忆加工仍不清楚。不同的情绪环境理论—“唤醒偏向竞争理论”,“拓宽-建构理论”,“记忆中心的积极情绪促进理论”支持情绪促进的不同本质。已有的研究表明,注意在情绪记忆中有重要作用。实验一、实验二分别探讨词语后情绪环境对其语义加工与内源源加工和外源源加工的影响。与中性环境相比,积极与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外源源特征的加工; 与中性环境和积极情绪环境相比,消极情绪环境阻碍了内源源特征的加工。实验结果支持“唤醒偏向竞争理论”,同时表明“评估”和“注意放置”在情绪环境影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标准化估计对模型的解释和效应大小的比较有重要作用。虽然潜变量交互效应的恰当标准化估计公式已经面世超过10年, 国内外都在使用和引用, 但至今未见到关于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恰当标准化估计的系统比较。通过模拟实验, 比较了乘积指标法、潜调节结构方程(LMS)、无先验信息和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的潜变量交互效应标准化估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结果发现, 在正态条件下, LMS和有信息贝叶斯法表现较好; 而在非正态条件下, 乘积指标法比较稳健, 但需要较大的样本(不小于500), 小样本且外生潜变量之间相关很低时可使用无信息贝叶斯法。  相似文献   
18.
宋枝璘  郭磊  郑天鹏 《心理学报》2022,54(4):426-440
数据缺失在测验中经常发生, 认知诊断评估也不例外, 数据缺失会导致诊断结果的偏差。首先, 通过模拟研究在多种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常用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1)缺失数据导致估计精确性下降, 随着人数与题目数量减少、缺失率增大、题目质量降低, 所有方法的PCCR均下降, Bias绝对值和RMSE均上升。(2)估计题目参数时, EM法表现最好, 其次是MI, FIML和ZR法表现不稳定。(3)估计被试知识状态时, EM和FIML表现最好, MI和ZR表现不稳定。其次, 在PISA2015实证数据中进一步探索了不同方法的表现。综合模拟和实证研究结果, 推荐选用EM或FIML法进行缺失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9.
《易·彖传》说《颐》、《大过》等十二卦时,分别用到"时"、"时义"、"时用"三个概念,此三者内涵实可作为六十四卦卦义之通例。若详绎此《周易》"大时之义",对认识儒学《易》理乃至全部儒学思想体系,意义所关至大。  相似文献   
20.
商代和西周早期将一年粗疏地划分为春、秋二季,西周后期在二时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一年划分为四季。但由于季节逐渐与月份挂钩,月份逐渐成为划分四季的唯一标准,而周历的岁首所在月份并未固定下来,这导致季节随岁首的变化而发生推移。尤其是到了春秋后期,周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四季已不再能够反映天时,它所起的作用仅限于将一年十二个月平均划分为四段。在季节不合于天时的弊端日益显露之时,孔子从杞国求得"夏时",并认识到了它的优越性。此后,孔子不竭余力地呼吁"行夏之时",成为早期四时制向后世成熟四时制过渡的契机。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普遍改用夏时,早期四时制逐渐为成熟四时制所替代,季节的物候意义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