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文革”后的情况和国际上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宗教状况,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实现了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完整性的邓小平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62.
杨维中 《佛学研究》2004,(1):146-159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63.
郭万平 《佛学研究》2004,(1):228-233
内容提要两宋时期,在中日没有国交的情况下,商人和僧侣成为中日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宋神宗元丰五年,日本僧戒觉率弟子二人偷渡来华,先由杭州经大运河至宋都开封,谒见宋神宗,后赴五台山。其日记《渡宋记》简略地记述了戒觉的旅华历程。虽然篇幅短小,却是研究中日关系史、宋史等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4.
"五四"时期,杜威和罗素的学说风靡一时,对当时文化思潮有重要影响。他们在宗教方面的言论,特别是针对基督教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杜威与罗素都是无神论者,与杜威相比,罗素的反基督教立场更为鲜明。他们的宗教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者对宗教的看法,同时,也受到了赵紫宸、徐宝谦等基督教学者的批评。杜威和罗素的宗教观引起那个时代与今天的学者们思考和争论这样几个问题:"信仰"的内涵应如何界定;宗教活动与政治运动在性质上有无相关性;怎样评价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5.
鹃冠子有关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相似文献   
66.
新书架     
《理学与易学》向世陵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全书共231页,25万字。理学的理论创造与《周易》密不可分,《周易》是其重要的理论源泉。作者立足于此,对宋明清理学中与易学息息相关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阐发。第一部分是关于宇宙的化生问题。首先阐述了邵雍以天地之数论天人生成演化的宇宙学说,  相似文献   
67.
<正>法显是中国东晋时期的高僧,他历经万险,西行到达印度,取经译经,又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有《法显传》(又名《佛国记》)。由于王邦维《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1]已经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内外法显及《法显传》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展望,为避免重复,本文  相似文献   
68.
梅瓶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它源于我国唐代,定型于北宋时期的民窑,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官民窑竞相生产。其基本造型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器身无耳、环等附加物,体态修长,造型优美。历史上它曾出现过如下主要用途:盛装酒器、插花陈设、观赏陈设、祭祀器物及墓室中辟邪消灾、清平吉祥精神含义上的风水宝瓶,又是历朝皇亲国戚与达官显贵们生前玩赏的陈设品、死后随葬的墓中物。明清时期梅瓶在造型方面出现了一些变革,统治者对梅瓶的使用方式及审美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69.
希腊雕塑作品所呈现出的单纯、静穆与伟大,源于希腊人所追求的一种自然、和谐美。本文在分析希腊艺术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希腊各时期雕刻作品的赏析论述了希腊艺术观对希腊雕塑艺术发展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撷取艺术史上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文艺复兴古典绘画这两个典型个例,从客观的、多维的角度出发作比较,从社会因素、文化背景、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意图剔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吸纳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审视并挖掘中西文化的不同发展与内涵,更好地深刻领会中西文化的精髓,以便继承和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