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探讨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的双重影响。实验采用三条线段构成的C形为实验材料,操纵图形朝向和SOA水平(实验1和实验2)、图形颜色(实验3)以及反应限制(实验4),要求被试完成同时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在不同的SOA条件下,图形对向条件的同时判断频率均显著高于图形反向条件(实验1),即使在知觉组织线索弱化时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实验2和实验3),而且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的影响不是由于被试的反应偏向导致的(实验4)。结果说明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存在双重影响:当两个刺激同时出现时,知觉组织能够提高时序知觉表现; 而当两个刺激非同时出现时,知觉组织显著降低时序知觉表现。  相似文献   
32.
欧阳玥  肖鑫  戴志强 《心理科学》2012,35(5):1071-1076
辨别节拍速度变化是音乐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控制节拍速度的变化量(15%、10%、8%、5%、2%)、变化方向(提前与滞后)、节拍类型(2拍子和3拍子)3个变量,比较了音乐专业大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于节拍速度变化的感知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提前的变化比滞后的变化更敏感,并且这种知觉优势在3拍子条件下更为明显。同时音乐组被试对节拍速度变化的辨别能力显著高于非音乐组,并且这种优势在3拍子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探讨触觉时序知觉的手臂交叉效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两个实验在较短和较长的SOA条件下考察男性和女性被试在基于体觉和基于外部空间的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的表现。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被试在基于体觉和基于外部空间的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均存在手臂交叉效应,SOA较短时男性被试的手臂交叉效应显著小于女性被试,但在SOA较长的条件下手臂交叉效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触觉时序知觉手臂交叉效应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空间知觉能力和生理解剖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4.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时序判断任务和同时性判断任务是研究时序知觉的经典实验范式。时序知觉不仅受机体变量,刺激变量及反应变量的影响,还受注意和通道等中介变量的影响。个体的意识和潜意识在同时性、非同时性和序列性时间知觉中的作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5.
张锋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10,42(11):1033-1039
先前研究采用两项反应任务发现了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 这可能是反应选项导致的虚假效应, 本研究采用三项反应任务对此进行了检验。实验1运用三项判断任务以消除缺乏中间选项所致的反应偏向, 结果发现重复启动显著影响“哪个图形先出现”和“两个图形同时出现”的时序判断; 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对“同时出现”反应选项进行两种指导语操作, 实验结果不仅与实验1一致, 而且“有把握时判断为同时出现”和“有无把握都判断为同时出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被试能够识别时序加以判断, 不支持反应偏向的前提条件。因此, 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不是反应选项产生的反应偏向引发的虚假效应, 重复启动对“系列性”和“同时性”时序知觉都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
实验研究在2个月的时间内探索了回溯式时间记忆的特点,实验选取15个影视片断和8个新闻事件,影视片段播放的时间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期,要求被试回忆影视片段和新闻事件的时点、时距和时序。结果表明:(1)在时序上,影视片段时序的准确性高于新闻事件;在时距上,7分钟和15分钟的准确性高于30分钟,7分钟时距倾向于高估,30分钟时距倾向于低估;在时点上,影视片段的准确性高于新闻事件。(2)时点的回溯式记忆受到被试自我卷入程度的影响。(3)回溯式时距估计受到真实时距的长短和延迟时间长短的交互影响。(4)事件序列关系一般倾向于具有网络层次的特征,在无充足思考时间条件下,倾向于具有线形模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当前时间信息加工机制研究的七个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8,30(2):167-173
该文总结了当前时间心理学研究的七个焦点;1)时间信息加工与事件加工之间的关系,2)时间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时间的心理结构的特征,4)时间信息的加工方式,5)时间信息是何时编码的,6)时点、时距与时序加工之间的关系,7)记忆时间与未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将来研究时间信息加工的方向  相似文献   
38.
时序信息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4):345-351
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纯粹的视听方式,以线段长度和声音频率为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编码特点(时序信息是何时编码的)以及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二以汉字为材料重复实验一的过程;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其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实验材料的加工深度以及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既包含有自动加工,又包含有控制加工。视觉刺激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听觉则倾向于控制加工;时序信息是在项目学习时编码获得的,而不是在提取时建构的。  相似文献   
39.
时序知觉是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内, 对事件的同时性、非同时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对时序知觉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研究取向。自下而上的研究探讨刺激的物理特征、被试的生物学特征, 以及实验方法对时序知觉的影响。而自上而下的研究探讨因果信念、情绪、文化对时序知觉的影响。今后的研究还应结合行为实验与神经科学技术, 深入探讨时序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是分离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以及揭示控制时序加工的脑区。  相似文献   
40.
刘瑞光 《心理科学》2007,30(3):650-653
在心理时间的研究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心理时间是以整合的方式呈现,心理时间的整合是对各种实验结果所得出的时间经验的概括与综合。另一种观点将心理时间进行分割,时序信息加工通过知觉重组和外部计数操作反映出来,这些活动受一个目标间隔内发生的事件结构的层次性所支配,分割心理时间的观点强调时距估计中期望的作用,但它不能解释非时序信息加工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