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932.
“仁且智”与孟子的理想人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高化取向为旨趣的孔子圣人观,也因固有的神秘化取向而存在一定的理论缺失。对此孟子扬长避短,认为理想人格之于每一个道德实践主体都有着逻辑的与现实的普遍平等性,而且内在根据即是作为仁义礼智四德之浓缩与升华的“仁且智”。就“仁且智”如何促成理想人格来说,孟子针对一般人在心性修养过程中懒于自我反思,所以特别强调了智之于仁的扶持作用,同时针对一般人在人伦实践中喜欢同流合污,所以将“仁且智”视为对理想人格的哲学界定。不是孔子的神秘化取向,而是孟子的普遍平等性,范导了中国古代儒学进程中的圣人观;更为重要的还有,对于现代人不懈努力的“仁智双彰”的哲学模型,孟子“仁且智”的理想人格论亦不无借鉴作用。从而,将“仁且智”的理论贡献还诸孟子,并使之发扬光大,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3.
广义的圣人观包括三方面问题:(1)何谓圣人?(2)人能否成圣?(3)如何成圣?在 王阳明以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比较关注后两个问题,并将之规约为:“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王阳 明经历早年成圣实践的失败,开始自觉反思“何谓圣人?”亦即圣人本质的问题。他将圣人本质规 定为纯德性方面,剔除了宋儒(如朱熹)所尤为强调的知性因素。由此,他还对有关圣人观念做了 澄清,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中国圣人观的逻辑发展上完成了“为圣人祛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3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走向成熟 ,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开始更加趋向其本质。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兴起于美国而风靡于日、英、法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 CS经营理念 ,即是人类对市场经济本质认识深化的突出体现。它不仅赋予商品以产品、责任与服务的新概念 ;创建了以关爱人心为重的市场经营的全新战略视野 ;而且将利益追求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 ,从而营建了一种人性化服务的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935.
从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看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颖  姚夏倩 《心理科学》2000,23(2):192-195
本文吸取了美国著名的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在其新修 订的》教学设计原理》(1992年第四版)中有关学生素质的成分和组织的观点,分析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学生素持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936.
“观其德义”是孔子确立、后学继承的先秦儒家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如何“观”,其“观”法如何,孔子及其后学没有明言,学界亦鲜少研究。该问题对于研究儒家易学的起源、先秦易学的发展、“易经”之学的形成都具有关键意义,不容忽视。先秦儒家“观”《周易》约有三法:一是假借误读法。此法将《周易》言辞中某些字读为假借字,就此假借字而发挥义理,所得义理脱离《周易》古义,给人错误解读之感。二是象数分析法。此法突破《周易》“象思维”的原始直观,将象数作理性分析、逻辑演绎,从而将《周易》卦爻辞纳入象数分析框架,生发义理。三是事理联想法。此法由《周易》卦爻辞字句古义出发,通过转化、类比等联想思维方式阐发义理。  相似文献   
937.
龚晓康 《法音》2007,(8):39-42
一、引言所谓一心三观,是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出自《摩诃止观》卷第五:"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  相似文献   
938.
论伊斯兰教的妇女观安徽省蚌埠市旅蚌清真寺穆华芬各位朵斯提,色兰!我作为穆斯林女性,参加这次全国首届"卧尔兹"演讲比赛感到很高兴,我愿借此机会就伊斯兰教关于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作如下演讲,并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大家都知道,妇女是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39.
《孔子研究》2021,(3):107-116
王阳明的《大学》诠释在其心学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这引起了日本著名阳明学者冈田武彦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王明阳的《大学》观为基础,依托相关文献,首先阐明冈田武彦对王阳明《大学》观内在嬗变的理解、检讨与反思;其次探究冈田武彦基于王阳明《大学》观所做出的思想开拓。冈田认为学问头脑的转变促成了王明阳《大学》观的思想变迁,但这与《大学》本旨是否相合却值得商榷。王阳明《大学》思想与冈田武彦晚年的身学说、"共生"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致知"说对冈田"致身"说的提出具有启迪意义,而"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共生理念"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