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尘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永远不渴了     
方芳 《天风》1995,(5):26-27
过去,我是那迷途的羔羊,在属世的旷野徘徊,苦苦寻找可躺卧的青草地,寻找可安歇的水边。 十四岁时,有一天晚自习后我独自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晚风习习,蛙声阵阵,  相似文献   
13.
小学儿童对虚假话语间接意义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小学儿童对隐含在虚假话语中间接意义的理解特点。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不能理解虚假话语的非字面意义,三年级儿童才基本上能够理解。(2)小学低年级儿童不能理解虚假话语的间接意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根据话语与事实不符和说话者知道事实真相来判断说话者说虚假话语的有意性和推论隐含的意义。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说话者了解事实真相,因而不知道说话者是故意使用虚假话语的。  相似文献   
14.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5.
16.
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性内涵和特征.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形成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它需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伦理学会、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6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韩国举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100余位伦理学研究者和道德教育工作者出席会议,中韩两国与会者围绕"网络时代的伦理与道德教育"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一、网络社会的伦理变革韩国东国大学金辰仙博士从客观主义伦理学的视阈讨论了网络时代超连接(高度互联)社会的道德意义。客观主义伦理学重视每个人的发展,主张道德价值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鼓励个体的成长与社会发展有机共存。  相似文献   
18.
触屏学习是通过触屏软硬件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以手势触屏交互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前触屏学习基础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有效性上,研究发现触屏学习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在相对优势上结果具有较大异质性;在学习后效上,触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但没有稳定地促进知识保持、知识理解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学习迁移。针对触屏学习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以往研究分别从具身认知或认知负荷等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可能是影响触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广泛地将触屏设备应用于学习或课堂场景为时尚早,呼吁未来研究从理论建构、影响因素、特点分析及行为/神经机制角度考察触屏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荣伟  Pual.  T.  P.  Wong  李丹 《心理科学》2020,(5):1154-1161
对108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之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均两两相互预测;(3)人际关系和自我影响均影响生命意义,以及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中,自我概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关系通过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生命意义体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概念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即带着一颗自我肯定之心,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1对我国10省15所高校2375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亲社会行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2对四川某高校878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和亲社会行为进行间隔三个月和六个月的三次追踪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拥有生命意义能稳定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拥有生命意义,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够稳定;拥有生命意义对利他的、情绪的、匿名的、依从的、紧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只有利他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预测拥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