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1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1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神,其理由是:方东美对孔 子后从孟子直到当代新儒家整个儒家传统基本上持一种批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否定的态度,而 他对于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作用不仅全无批评,而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热烈的歌颂; 方东美是依据道家的开放心态来批评宋儒的固陋狭隘的心量,批评儒家以“道统”观念排斥异端;他 认为中国文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哲学与艺术的综合融贯,在艺术才情上儒家不如道家;在他看来,讲哲 学就要讲本体论,而且更得讲超本体论,儒家仅仅停留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道家则既讲本体论又讲起 本体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灵魂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他追求的是道家的精神境界,自觉地在思想上。 精神上和艺术才情上与道家思想认同。 相似文献
26.
在现代的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普遍重视对于中国早期佛教时期般若学和涅槃学的地位和作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般若学和涅槃学之外,当时还有另一股强大的佛学潮流,那就是毗昙学思潮。吕澂先生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已经谈到在般若学之外,还有另一股强大的佛学潮流,它比般若学传入中国的时期要早,延续的 相似文献
27.
28.
29.
关于西藏早期绘画的风格来源,一般认为卫藏地区受到东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毗邻的克什米尔的影响。但近年来在西藏西部发现的一些佛教石窟或寺院的壁画和唐卡却明显地显示出波罗风格的影响。波罗风格出现在西藏西部地区的原因部分地与东印度阿底峡大师的入藏及其创建的噶当派有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来源途径,也有可能是间接地来源于卫藏地区的波罗风格。 相似文献
30.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