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1篇
  40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王孺童 《法音》2008,(5):11-2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解说,称作"三分科经"。此法始创于东晋道安(312—385或314—385),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02.
李佳佳 《法音》2008,(8):56-56
中新社上海8月6日电(记者李佳佳)佛前点燃心香一瓣,祈愿百年奥运圆满成功。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全体僧众六日举行"众愿祈圆庆奥运"祈福大法会,表达上海佛教界祈福国家繁荣、奥运成功的心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率先代表众法师撞响一记禅钟,钟声浑厚低沉,久久萦绕耳畔。  相似文献   
903.
文章通过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化演进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外来宗教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入门学习阶段,屈尊妥协阶段,价值认同阶段,文化融合阶段等中国化路向四过程,进而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904.
王红霞 《孔子研究》2011,(6):96-105
子夏和曾子对儒学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将二者思想进行比较,最能体现早期儒学发展的两种不同进路:一、子夏重学,以博学多识为手段,进而践履儒学,属“道问学”;曾子重视个体内在人格的完美,注重向内求索,处处以“德性”为尊。二、子夏特别重视礼乐制度,注重礼的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子夏的修身是由外入内。...  相似文献   
905.
日本马克思主义近来正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以及日本哲学学界的一个新话题。这一话题的直接起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的首批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本译丛不仅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性著作,即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田畑稔的  相似文献   
906.
梁漱溟是20世纪的思想家,也是在佛教信仰和佛学造诣方面的大师。梁漱溟在青年和晚年时代都有过长期的佛教修持经历。在他的著作中也表现了丰富的佛学理论,而且以西方哲学来解释古老的唯识学。  相似文献   
907.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相似文献   
908.
学诚 《法音》2010,(6):8-9
<正>(2010年5月15日)历史的车轮驶入文明时代已经有五千余年了。回顾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三大文明体系时至今日仍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9.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显明的特色,是我国佛教与音乐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910.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